[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77088.2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39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莹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28 | 分类号: | H01R12/28;H01R12/38;H01R13/44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 羽 |
| 地址: | 21533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将柔性电路板连接至主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来将柔性电路板连接至主电路板上的现有电连接器均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若干个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有一扁形开口,用以供柔性电路板插入。通常该现有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一盖体,其可转动地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当该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柔性电路板可以很方便地插入绝缘本体的开口中,而当该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柔性电路板被压接于导电端子上,以达成电连接。但是,该现有电连接器经常会出现盖体闭合不安全的问题,例如,在搬动或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连接器会受到外力作用,盖体有可能会被打开而使得柔性电路板自开口中脱落,从而造成电连接失败等情况。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如何才能即保证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及薄型化的特点,又能够保证电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已经成为目前业内技术人员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构型特点的电连接器,其可将盖体锁定在关闭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第一端子、若干个第二端子、两固定端子及一盖体,其中绝缘本体是呈纵长状,其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侧板,于顶板的下表面及底板的上表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贯穿绝缘本体前后表面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于该两侧板的内侧表面及底板的两侧面之间均形成有一第三通道;若干个第一端子是自绝缘本体的后表面插入这些第一通道中,每一第一端子均具有一位于绝缘本体的后表面处的焊接部、一朝向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延伸的第一固定臂,以及一朝向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其中于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部,用以与柔性电路板电接触;若干个第二端子是自绝缘本体的前表面插入这些第二通道中,每一第二端子均具有一位于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处的焊接部、一朝向绝缘本体的后表面延伸的第二弹性臂,以及一自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向上延伸而再朝向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延伸的第二固定臂;其中于第二弹性臂上形成有一第二接触部,用以与柔性电路板电接触,而于该第二固定臂的末端形成一卡勾;两固定端子是自绝缘本体的前表面插入第三通道中,该两固定端子均具有一朝向绝缘本体的后表面延伸的插入部,以及一朝向绝缘本体的底板两侧端的上方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三固定臂;以及一盖体呈纵长板状,在该盖体的前端形成有若干个第一插槽及若干个第二插槽,其中于第二插槽内形成有一肋条。
当将该盖体安装至该绝缘本体上时,每一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臂的前端是插入盖体的对应的第一插槽中;每一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臂的前端是插入盖体的对应的第二插槽中,并且其前端卡勾卡合于盖体的肋条上;两固定端子的第三固定臂的前端是分别抵顶于盖体后端的两侧壁上;于盖体的下表面及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并于前端形成有一开口,用以供柔性电路板插入其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盖体至少有受制于两个方向的压力,即来自于第二端子的向下的压力及来自于固定端子向前的推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盖体脱落,并将盖体锁定在关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其中一方向观看所得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拆解示意图。
图2是依图1中所示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从另一方向观看所得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拆解示意图。
图4是依图3中所示方向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若干个第一端子20、若干个第二端子30、两固定端子40,以及一盖体50。
上述绝缘本体10呈纵长状,其具有一顶板11、一宽度大于顶板11的底板12及两侧板13,其中于顶板11的下表面及底板1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若干个贯穿绝缘本体10前后表面的第一通道14及第二通道15,分别用以收容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且这些第一通道14与第二通道15是相互交错(或间隔)设置;于该两侧板13的内侧表面及底板12的两侧表面之间均形成有一第三通道16,其贯穿于该绝缘本体10的前后表面,用以收容固定端子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