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配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6703.8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王玮;张波;瞿潮庆;孙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8 | 分类号: | G01M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旋转工件不平衡的动平衡机上的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动平衡是旋转类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的共性问题,其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对产品的质量有巨大的影响。随着汽车和电动工具等行业的高速化和轻量化的发展,对此类产品的振动、噪声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旋转工件如电机转子对动平衡技术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目前国内电机制造厂的转子动平衡,基本为手工增重或去重,没有全自动动平衡机。手工操作一般需要反复多次,不仅生产效率低、校正质量差,而且对转子的破坏大。另外,以往工件的安放是通过动平衡机支承架上的带轴承滚轮来实现的,结构复杂,也不能保证同轴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配平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同轴度,生产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配平装置装在动平衡机的支承系统上,由电机、连杆、平衡块构成,两个电机以电机轴相对的方式安装在电机板上且电机轴共线,两块平衡块分别被固定在连杆上,连杆一端与各电机轴连接,平衡块各自的中心在垂直于电机轴的平面上且共面,电机板固定在一端盖上,使电机轴连线的延长线与端盖圆心相交,在端盖同侧还连一套筒,套筒另一端连有夹紧装置。有了自动平衡系统的动平衡机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就能检测出不平衡的位置,完成对电机转子不平衡的校正。
作为对上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改进,夹紧装置可以是三爪卡盘,这样就能保证转子的同轴度。而且夹紧件的工作表面是曲面,为了避免夹紧力过大以至损坏电机转子的表面。
连杆上最好设有相等间隔的通孔,这样可以调节校正圆的半径。
另外,套筒中间可以开一深槽,露出连杆和平衡块,可以减小套筒半径,使结构紧凑,减轻整个装置的质量。
根据上述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配平装置,包括两个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平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根连杆上,所述的两根连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电机以相对方向同轴线安装在一个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的电机安装板固定安装在一个联接构架上,而通过该联接构架能与被平衡转子固定连接,使两电机与被平衡转子共轴线。
上述的两个平衡块在两根连杆上的安装结构是:两根连杆上有相等间隔的通孔,每块平衡块有插轴与连杆上的通孔插配安装。
上述的两根连杆下端与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连接结构为:两个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紧配合套接两个圆筒,两个圆筒的侧向有通孔分别与两根连杆的下端紧配合插配,而且连接在插配于圆筒中的区段中有穿孔正好也与电机输出轴紧配合插配。
上述的联接构架的结构是:一个套筒的后端固定连接端盖,前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一个夹紧装置;所述的电机安装板与端盖固定连接,使两个电机与套筒同轴线;套筒的中部有半月形槽,使两根连杆及其上的两个平衡块伸展在外,且两根连杆能在180°范围内摆动。
上述的夹紧装置为三爪卡盘或四爪卡盘;其卡爪的夹紧面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中有联接构架,其夹紧装置的一端能与被平衡转子的转轴夹紧联接,而另一端的端盖能与平衡机的转轴联接,通过控制本自动配平装置中的两个电机,则可调整两个平衡块的相位角,通过平衡块在连接上的不同插配孔,可调整平衡力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同轴度,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连杆-平衡块机构图。
图2为电机-连杆-平衡块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自动配平装置的整体图。
图4为安装了自动配平装置的动平衡机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