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下泵吸入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6192.X | 申请日: | 200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平;张锡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叶克英 |
| 地址: | 20181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下泵 吸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下泵,特别涉及一种液下泵吸入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液下泵叶轮一般为闭式结构,吸入管铸有多个滤水孔,通过法兰固定在泵体下端。该结构虽然简单,但容易堵塞,且泵的性能不能任意调节。有必要开发设计一种新结构代替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液下泵吸入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下泵吸入管,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叶轮,泵体下端的法兰孔与吸入管上端进水孔连通,其特征在于该叶轮为半开式,其开放端向下,吸入管上端面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为六片风叶状,吸入管下端面设有滤水孔。吸入管中间设有多根筋板,吸入管上端面的进水孔和吸入管下端面的滤水孔之间通过多根筋板之间的间隙连通。吸入管上端位于泵体下端的法兰孔内,吸入管与泵体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螺钉外设有调节套,调节套的外圈与吸入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传统吸入管的通过能力和防堵塞性能;增加了性能调节功能,无须换泵,即可减小液下泵的流量及扬程,拓宽了液下泵的性能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强了液下泵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水孔的K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叶轮3设计为半开式结构,增大泵体2下端法兰孔,吸入管1设计成底座型,吸入管1上端面设有进水孔6与泵体2下端法兰孔连通,进水孔6为六片风叶状,吸入管上端面与叶轮3开式叶片为小间隙配合,下端底板开滤水孔,中间设计成多根筋板形式,泵送介质通过筋板间隙和滤水孔过滤吸入。吸入管上法兰通过4只螺钉4与泵体2连接,其中螺钉4与泵体2连接,螺钉4外设计有调节套5,调节套5的外圈与吸入管上法兰通过螺纹联接。根据用户工况需要,可车削半开式叶轮下端,通过减小叶片宽度改变液下泵的性能参数。相应反旋调节套5使吸入管上移,使其上端面与车削后的叶片保持小间隙配合。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通过配合叶轮结构,对液下泵吸入管大胆改进,从而改善传统液下泵的通过能力和防堵塞性能,并增加性能调节功能,拓宽了液下泵的性能覆盖范围,大大增强了液下泵的适应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