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鼠器入口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6151.0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包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小平 |
主分类号: | A01M23/08 | 分类号: | A01M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8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鼠器 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老鼠的工具,特别是捕鼠器入口。
背景技术
老鼠一直是人类既痛恨又无奈的四害之一。它不但会偷吃人类的粮食,还会破坏一些设备(如:电缆电力设备)。因此,人类总是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消灭老鼠。现有的灭鼠方式主要有药物毒杀方式和工具捕杀方式。其中,药物毒杀的方式由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容易伤害儿童或其它动物,因此,已经不被提倡使用。
鉴于上述情况,现有的灭鼠方式主要是通过工具捕杀的方式来进行。目前,最为常见的捕鼠工具就是用捕鼠夹。使用时,捕鼠夹要放在室内沿墙较隐蔽的地方,与墙呈直角,诱饵可用生花生米,最好在捕鼠夹周围撒些谷物,也可在夹上抹些面粉、玉米粉。若在农田中使用时,可将捕鼠夹放在田沟中,每天晚上布夹,早上收回。
但是,现有使用捕鼠夹的捕鼠方式,也渐渐失去了其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老鼠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当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另外,现有的捕鼠夹即便能诱使老鼠接近,也很难确保捕捉到老鼠,或者可能被老鼠以各种方式逃脱。因此,现有的捕鼠工具应该针对老鼠的生活习性作一定的设计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鼠器入口,主要解决现有的捕鼠器(如:捕鼠夹)对记忆性极强的老鼠正在失去效果,且容易使其逃脱的技术问题,它主要利用老鼠喜好钻洞的特性,非常有效地对它进行捕杀,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捕鼠器入口,其特征在于:它是一具有开口端的筒状体,该筒状体内具有向内倾斜的倒刺针。
所述的捕鼠器入口,其特征在于:该倒刺针位于筒状体内的开口端附近。
所述的捕鼠器入口,其特征在于:该倒刺针与筒状体的夹角为15到30°。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老鼠喜好钻洞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捕捉到老鼠,与现有的捕鼠夹相比,它可以避免老鼠在捕杀过程中被逃脱的现象,而且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根据鼠患的情况不同设置不同的使用方式,如:连接于箱体、连接于鼠洞口、连接于管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筒状体;
11-开口端;
2-倒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鼠工具,特别是一种捕鼠器入口。其主要依据老鼠喜好钻洞的原理进行设计。如图1、2所示,它是一具有开口端11的筒状体1,该筒状体1内具有向内倾斜的倒刺针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倒刺针2可位于筒状体1内的开口端11附近,且该倒刺针2与筒状体1的夹角为15到30°。当老鼠在活动或逃窜的时候,出于其天性使然,很容易从开口端11钻入筒状体1,一旦钻入后就会由于倒刺针2的作用不能倒退出来。
鉴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如下使用方式:
1、将该捕鼠器入口安装在一箱体上,且捕鼠器入口的开口端向外,这种方式主要使用于老鼠数量比较多的场所,如田间。
2、如图3所示,将两个捕鼠器入口分别套装在一管体的两头,老鼠从任何一头钻入后就很难逃脱出来,这种方式主要使用于老鼠数量不多的场所,如家庭使用。
3、将如图3所示的该捕鼠器入口直接放置在鼠洞口,这样,当老鼠从鼠洞中蹿出后就会被盖捕鼠器逮住,难以逃脱。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小平,未经包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藻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设备
- 下一篇:嵌套有吸能缓冲末端件的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