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5937.0 | 申请日: | 200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 发明(设计)人: | 施光禄;张智峰;杨绛;归志勇;胡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达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B21D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陈颖洁 |
| 地址: | 2018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矫直机 矫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
背景技术:
棒材、管材在制造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产生种种缺陷和直线度、圆度等形状误差。因此在精整工序中,需要使用矫直设备对棒材,管材进行矫直,以消除缺陷和降低误差。二辊矫直机是矫直设备中的一种。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二辊矫直机在生产使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一种辊面形状的矫直辊只能对一种规格直径的冷拔棒材进行矫直加工,对于不同规格直径的冷拔棒材需要更换不同的矫直辊进行矫直加工,因此存在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能够适合不同直径棒材的矫直加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矫直辊主体,其特征在于矫直辊主体的辊面呈轴对称的空间曲面形状。该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的辊面为一类似双曲线绕中心轴旋转形成的曲面,该曲面两头直径大,中间直径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下面还设有下矫直辊,下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的辊面形成两头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凸状辊面,该凸状辊面的中间为圆柱段,两端为向内缩小的圆台段,圆台倾斜度为2°~4°。
在二辊矫直机的使用该矫直辊,通过调整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交叉角度和辊缝间距就可以矫直不同规格直径的冷拔棒材,并取得理想的矫直效果,即获得较好的直线度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节约成本,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设有矫直辊主体3,其特征在于矫直辊主体3的辊面呈轴对称的空间曲线形状。该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3的辊面横截面为两头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双曲线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辊下面还设有下矫直辊4,下矫直辊4的矫直辊主体的辊面形成两头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凸状。其中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分别用于与外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矫直辊主体的辊面采用类似双曲线形状的空间曲线形状。具体的方程为:
Y=9.2609×10-10X4-2.9745×10-7X3+2.8628×10-4X2-5.5539×10-4X+100.0012
由于该方程计算较为复杂,也可采用如下的简易计算方程式:
Y=2.5495×10-4X2+6.3193×10-4X+99.989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了上述类似双曲线形状的辊面作为矫直辊,与其相配合使用的下矫直辊4的矫直辊主体采用的是一种两头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凸状辊面,该凸状辊面的中间为圆柱段5,两端为向内缩小的圆台段6,圆台斜度为2°~4°。矫直辊和下矫直辊4的矫直辊主体的长度为310mm~410mm。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3的长度为360mm,其中中间300mm为类似双曲线绕中心轴旋转形成的曲面,两端分别与半径为30mm的圆角段连接,类似双曲线形状的辊面的最大直径为211.64mm,最小直径为200mm。下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的长度也为360mm,其中中间的圆柱段长度5为120mm,圆柱段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圆台段6的大端相连,两端的圆台6长度分别为90mm,圆台斜度为3°,圆台6的小端与半径为30mm的圆角段连接。
矫直辊和下矫直辊呈交叉角度安装在二辊矫直机的机座上,交叉角度的调整一般根据要求加工的冷拔棒材的直径决定,通常在13°~14°之间,由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的矫直辊主体的凹凸状态形成辊缝,辊缝之间的间距即为冷拔棒材不同的规格直径,通常在5mm~3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直径为5mm~12mm的冷拔棒材来说,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角度为13°15′;对于直径14mm~20mm的冷拔棒材来说,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角度为13°30′;对于直径22mm~26mm的冷拔棒材来说,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角度为13°45′;对于直径28mm~32mm的冷拔棒材来说,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角度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达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力达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散热性芯片封装件的模具
- 下一篇:胶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