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磨床工件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5612.2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段斌华;柳晨炜;黄裕华;陆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9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工件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张开、闭合、夹紧及轴向定位的磨床工件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数控专用磨床上用到的夹紧机构多为三爪卡盘、四爪卡盘之类的夹具,而对磨头移动式的自动形专用磨床,如用于磨削最大直径1300毫米,最小磨削直径680毫米,最大磨削长度1100毫米,最大重量1200公斤的工件,用卡盘之类的夹紧工具不能达到夹紧工具的要求,更无法达到工件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夹紧特殊工件且加工精度高,承载能力大,并能实现完全自动化的一种磨床工件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床工件夹紧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夹具座体、压板、支架、油缸、油腔、键销、连接销及夹紧件,所述夹具座体分别通过连接销连接二压板,夹具座体两侧设置油缸,该油缸分别通过键销连接二压板,二压板之间置有带轴承的支架,该支架的上方置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夹紧件与油腔相连,所述压板为带有耳攀且一侧置有开口向下的弧形凹部,所述夹具座体置有开口向上带弧形的凹部,所述压板的开口凹部与夹具座体开口凹部的大小相适配并形成空腔,所述压板与夹具座体形成的空腔为二个大小不同的空腔或大小相同的空腔,所述轴承为单列向心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全自动准确定位、夹紧工件的磨床工件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加上左、右压板与液压的控制,使特大或特长外径尺寸的工件都能被夹于其中,还能自动张开、闭合、夹紧及轴向定位,并能使加工精度增加,刚性好,制造成本低,承载能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磨床工件夹紧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夹具座体8、压板4、支架5、油缸2、油腔9、键销1、连接销3及夹紧件6,所述夹具座体8分别通过连接销3连接二压板4,夹具座体8两侧设置油缸2,该油缸2分别通过键销1连接二压板4,二压板4之间置有带轴承10的支架5,该支架5的上方置有压块7,所述压块7通过夹紧件6与油腔9相连,所述压板4为带有耳攀且一侧置有开口向下的弧形凹部,所述夹具座体8置有开口向上带弧形的凹部,所述压板4的开口凹部与夹具座体8的开口凹部的大小相适配并形成空腔,所述压板4与夹具座体8形成的空腔为二个大小不同的空腔或大小相同的空腔,所述轴承10为单列向心球轴承10。
如图1所示,夹具座体8的二侧分别通过连接销3连接二块压板4,并在夹具座体8的两侧分别设置了油缸2,该油缸2通过键销1连接二块压板4,在油缸2的作用下,压板4即可开启与闭合,压板4是二个大小不同、带耳攀的、一侧置有开口向下的弧形凹部,所述夹具座体8置有开口向上带弧形的凹部,所述压板4的开口凹部与夹具座体8开口凹部的大小相适配并形成空腔,所述压板4与夹具座体8形成的空腔为二个大小不同的空腔或大小相同的空腔,用于夹紧不同大小的工件,二压板4之间置有带轴承10的支架5,该支架5的上方置有压块7,所述压块7通过夹紧件6与油腔9相连,使压块7在油腔9的作用下做上、下运动,用于压紧压板4,夹紧件6用于调整夹紧力的大小,通过液压的作用,使工件被夹于夹具座体8上,从而进行磨削工作,待加工结束,夹紧件6放松,压板4在油缸2及油腔9的作用下打开,即可卸去工件。工作时,压板4处于打开状态,工件吊入夹具座体8的空腔中,此时支座5上的单列向心球轴承10碰触工件发出信息,油缸2及油腔9中的液压按照指令运动,达到自动张开、闭合、夹紧及轴向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步骤是:夹紧件6放松——压板4张开——装夹工件——轴向定位——压板4闭合——夹紧件6夹紧——磨削工件——夹紧件6放松——压板4张开——卸去工件。本实用新型能使加工精度增加,刚性好,制造成本低,承载能力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