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向捕雾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5558.1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2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兆祥;李现坡;黄恒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捕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导向捕雾器。
背景技术
捕雾器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和环保工程的蒸馏、吸收、洗涤等气体设备和气液分离器中。近几年来,国内外捕雾装置发展较快,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捕雾器,如:一般填料、丝网、型钢、多孔材料、纤维等这些捕雾装置都具备较高的捕雾效率,都能起到捕集气体中携带的液滴,减少夹带损失,确保气体纯度的作用。但它们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安装繁琐、造价高、易结垢堵塞、实用条件范围受限、阻力降大、处理量相对较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总结以往捕雾装置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导向捕雾器,以达到扩大物系适应范围、提高处理量、减小气体阻力降和防止结垢堵塞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导向捕雾器,由设置于圆形筒体内的2-10层的捕雾层组成,每层捕雾层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它由8-30块平行的导向捕雾板1组成,图中给出了a、b,…k共11块导向捕雾板的结构,圆形筒体6的内侧设有支承圈4,中间设有支撑梁5,每块导向捕雾板1的下侧边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有的固定块7,由紧固件3将导向捕雾板3两端的固定块7与支承圈4固定,由紧固件3将导向捕雾板3中间的固定块7与支撑梁5固定,每一块导向捕雾板3的两端和中间处(即与支承圈4、支撑梁5的连接固定处)分别设有支撑板2,并分别与支承圈4和支撑梁5焊接固定;导向捕雾板1的倾斜角方向一致(即朝一个方向倾斜),倾斜角α为40°-70°;两块相邻导向捕雾板间的距离L为70-180mm;单层捕雾层的高度(即每块导向捕雾板1的斜高)H为100-300mm;相邻两层捕雾层的导向捕雾板1的倾斜方向相反(即错位设置),倾角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相邻两层捕雾层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知,由8-30块导向捕雾板组成一个捕雾层,其俯视图为一圆形,设置在圆形筒体内,圆形筒体的直径一般为800-4000mm。捕雾层的多少可根据圆形筒体的高度和需要设定。
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捕雾板1和支承圈4采用不锈钢板,支撑梁5采用角钢。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多层导向捕雾板,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气流的导向,可以有规则的将气流中所携带的液滴捕集在捕雾层之中。每个捕雾板是整块钢板冲压,不存在折角,可避免所捕集到的液滴在捕雾板上形成液膜进而结垢堵塞的现象,液滴和气流中夹带的颗粒物能够无碍的回落到液体当中;捕雾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的角度α,这样,捕集到的液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的滑落;每个捕雾层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50-100mm),减少了气体的动量损失,降低了捕雾层的压降。可以通过导向捕雾板的倾角α来调节气速,防止因气速过低造成液滴在气流中飘荡穿过捕雾层而被气流带走;避免气速太高,而将液体带到捕雾层顶部,产生液泛,导致在捕雾层上的液滴又被再次携带出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高粘度、带有悬浮固体的液体蒸馏情况下,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此,与通常的捕雾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扩大了物系适用范围,提高了处理量,减小了气体阻力,并可防止结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捕雾层结构的剖面图示(在支撑梁5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层捕雾层俯视图(给出了一半部分)。
图3为两邻两层捕雾层的结构图示(在支撑梁处)。
图中标号:1-导向捕雾板,2-支撑板,3-紧固件,4-支承圈,5-支撑梁,6-筒体,7-导向捕雾板下侧的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附图所示,支承圈4采用不锈钢板,宽度为60-100mm,固定在圆形筒体内侧,支撑梁5采用角钢,固定在圆形筒体的中间。主体为导向捕雾板1,在每块导向捕雾板1的水平边的两端和中间部分的固定块7上冲压有螺栓孔,通过紧固件3分别连接在支承圈4和支撑梁5上,紧固件3可以是螺栓、螺母及垫片。在捕雾板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各焊有支撑板2,并分别焊在支承圈4和支撑梁5上,其中中间的两块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支撑梁5的宽度设定在40-90mm之间;导向捕雾板1共11块,倾斜角度α可根据需要在40°-70°之间变动;每层捕雾板的倾斜角度可相等也可不等;相邻两层捕雾层成错位安装,两层之间垂直距离在50-100mm之间;单层高度H在100-300mm之间;两个相邻导向捕雾板之间的距离L在70-180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捕雾层的数量在2-10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入式多参数程控人工心脏起搏器
- 下一篇:电梯平衡补偿链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