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75407.6 | 申请日: | 200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粟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4/38 | 分类号: | D01H4/38;D01H4/32;D01H4/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 地址: | 201712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气式转杯 纺纱机 输纤下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属于纺纱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与分梳下腔体配合成为整体内台阶圆柱面固定于分梳腔底板上面,为防止两者配合面在输送纤维区域漏气,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分梳辊结合件工作时就在输纤下通道、分梳下腔体与分梳腔底板形成的内台阶圆柱面进行高速旋转运动。目前,输纤下通道的内表面为光滑台阶圆柱面。当分梳辊结合件高速运动时,由于分梳辊结合件的表面因摩擦而带动一层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粘滞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这样层层带动,就在分梳辊结合件的表面形成气流层,称为附面层。在一定范围内,附面层厚度δ与附面层形成点的距离成正比,离形成点越远,附面层厚度愈厚,这样在输纤下通道的右端面附面层的厚度达到最大,则会使输纤下通道与分梳辊结合件间静压增高而迫使气流从输纤下通道与分梳下腔体间喷出。喷出的气流一路分向分梳下腔体与给棉板之间,由于这一部分空间开阔,再加上有喂给罗拉的不断输送纤维,对这一路并没有什么影响。另一路则分向输纤下通道与喂给罗拉之间,由于这一部分空间狭小,喷出的气流会将其自身所挟带的短绒以及喂给纤维中未能进入分梳腔的部分短绒积聚于此。短绒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则阻碍喂给罗拉的转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以解决输纤下通道与喂给罗拉之间的高静压产生的短绒积聚、影响棉条喂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输纤下通道的内表面、接近右端面区域增设一个凹槽。
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为规则的几何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其中以三角形最好。
所述凹槽的大小以不影响输纤下通道的零件强度的最大空间最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设的凹槽使输纤下通道与分梳辊结合件间的附面层气流得到了缓冲,降低了静压,使输纤下通道右端出口处气流静压低且稳定,解决了喂给罗拉与输纤下通道外壁处因高静压产生的短绒积聚问题。
2)增设的凹槽还可以使没有随纤维进入转杯的灰尘受气流速度及离心力的影响进入凹槽内,从而降低了纱线中的灰尘。
3)内部清理时,只需在一定时间间隔后,接头前将分梳辊结合件取出,然后将凹槽内的杂质清理掉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纤下通道及相关零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纤下通道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纤下通道的D-D剖面示意图。
图中:1-分梳辊结合件;2-分梳腔底板;3-分梳下腔体;4-密封条;5-输纤下通道;6-圆柱面;7-凹槽;8-输纤下通道附面层形成起始点;9-喂给罗拉与输纤通道外壁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输纤下通道5与分梳下腔体3配合成为整体内台阶圆柱面固定于分梳腔底板2上面,在两者配合面采用密封条4进行密封;分梳辊结合件1工作时就在输纤下通道5、分梳下腔体3与分梳腔底板2形成的内台阶圆柱面6进行高速旋转运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输纤下通道的内表面、接近右端面区域开有一个三角形凹槽7。所述凹槽相对于输纤下通道的高度L1为5~6.5mm,三角形凹槽的高度L2为24~26mm,三角形凹槽的一边至三角形起点间长度L3为8~10mm,三角形凹槽的一边至最外端壁的距离L4为1.2~1.8mm,三角形凹槽的另一边至分梳辊结合件1轴线的距离L5为30.5~32mm。
L1~L5均与分梳辊结合件1的工作尺寸相关。
当分梳辊结合件高速运动时,附面层厚度δ与附面层形成点8的距离成正比,离形成点8越远,附面层厚度愈厚,这样在输纤下通道的右端面增设的凹槽7使输纤下通道与分梳辊结合件间的附面层气流得到了缓冲,降低了静压,使输纤下通道右端出口处气流静压低且稳定,解决了喂给罗拉与输纤下通道外壁处9因高静压产生的短绒积聚问题。增设的凹槽还可以使没有随纤维进入转杯的灰尘受气流速度及离心力的影响进入凹槽内,从而降低了纱线中的灰尘。内部清理时,只需在一定时间间隔后,接头前将分梳辊结合件取出,然后将凹槽内的杂质清理掉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防盗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使用拖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