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5327.0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何戌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150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灯管支撑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模组已成为目前搭配大型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主流,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一般而言,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有背板、位于背板上方的反射板、设置于反射板上方的若干灯管,以及位于灯管上方的扩散板等,其中由灯管产生的光线经由反射板及扩散板等的作用,直接均匀地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但随着液晶显示器尺寸的加大,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尺寸也要加大,其中背光模组的灯管尺寸会加长,此时由于重力作用,灯管极易下垂或变形,变形的灯管不但无法提供均匀的光线亮度,还容易造成液晶显示器上出现暗点、亮点及辉度不均的现象。更甚至于,在液晶显示器的移动或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震动的影响,灯管会上下晃动,极有可能将灯管折断而使得整个产品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灯管的中间段设置一支撑装置,以提供一适当的支撑力,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696801A号所揭示的背光模组及其灯管支撑架,请参照图1所示,该现有灯管支撑架8设置有若干个开口81向上的支撑座80,每一灯管82从对应的开口81压入支撑座80内,并且在灯管82与支撑座80之间产生一定的卡合力,当遭遇震动时,现有灯管支撑架8可保护灯管82不会下垂变形。但是,由于现有灯管支撑架8的支撑座80的开口81朝上,尽管支撑座80对灯管82提供有一定的卡合力,但若灯管82上下晃动幅度较大时,灯管82极有可能会从该开口81处跳出,而脱离支撑座80的束缚。因此,该现有灯管支撑架8的结构仍无法确保灯管82的安全,确实有必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灯管支撑装置可以确保灯管的组装品质及该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含有:一背板、至少一个位于背板上方的灯管,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背板上方的灯管支撑装置,其中灯管支撑装置用以支撑灯管,灯管支撑装置包含有:一基板及至少一个设置于基板上的支撑座,其中支撑座具有一顶臂、两侧臂及两支撑臂,两侧臂分别自顶臂的两端向下延伸,且两侧臂的末端分别连接至基板,基板形成一开口位于两侧臂的末端之间,两支撑臂分别设置于两侧臂的内表面上,并相对该顶臂斜向地而朝顶臂延伸,两支撑臂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灯管的直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灯管支撑装置的支撑座具有一呈半封闭型的框体结构,其开口朝向背板,灯管可自下而上从开口进入该支撑座的框体内部,并且由于支撑座设置有两支撑臂,用以支撑灯管,通过这种方式可防止灯管在上下晃动时从支撑座内跳脱。当将灯管支撑装置安装于背光模组内时,由于灯管支撑装置的基板是紧贴于背光模组的背板上,开口会被完全封闭,所以灯管四周会被全部包围,这样可进一步防止灯管跳脱。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出现有的灯管支撑架。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灯管支撑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灯管支撑装置1,其用以固持灯管90。灯管支撑装置1包含有一基板10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板10上的支撑座2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灯管90数量较多,而需要设置多个支撑座20。每一支撑座20均呈半封闭型的框体结构,用以供灯管90穿过。在每一支撑座20的下方位置设置有两个支撑臂30,用以支撑灯管90。在基板10的对应于每一支撑座20的位置处均形成有一开口12,用以供灯管90从下方进入支撑座20的框体内部。每一支撑座20的两个支撑臂30之间的末端距离d均小于灯管90直径D,这样灯管90进入收容空间50内后就不易从两个支撑臂30之间跳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