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5197.0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朝;赵纪昌;潘再兵;刘淑清;曹勇;李倩楠;皱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44;F04D29/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024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进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可以使水无漩涡的进入泵内的进水流道。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水流进入泵内,随着泵内叶轮的旋转,进水喇叭处的水流会形成漩涡,漩涡会降低水流的液面,影响泵的抽水效率,为此泵一般配有专门的进水流道。
一般的大型立式混流泵进水流道有多种形式,但是大多由泵制造厂家提供方案及具体尺寸要求,再由用户土建用混凝土浇制而成。一般的进水流道为半开的方井形式,参看图1、图2,泵的进水口1’设置在方井内,方井三面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在进水口下方具有一减小水流漩涡的进水隔板2’,进水隔板与方井后壁连接,方井的后壁拐角初尖锐不圆滑,在拐角处水流不平稳,这种形式的进水流道,只能减少部分漩涡,且泵的淹没深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常规进水流道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使水无漩涡的进入泵内的进水流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水泵进水的进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具有一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横截面为半包围形状,所述进水通道内水泵下方具有一减小漩涡的导流锥。
所述进水通道内壁拐角为圆角,横截面上进水通道后壁具有一山峰状突起;所述导流锥为圆锥体形状,导流锥固定在进水通道的底面上,导流锥的锥体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流板,锥体与导流板为固定连接,导流板放置方向与山峰状突起的方向一致。
所述进水通道为封闭的“L”型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包括竖直通道和与竖直通道相连的水平通道。
所述导流锥的远端具有一分流板,分流板为平板形状,分流板固定在水平通道的底面上,分流板与导流锥上的导流板在同一平面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严格遵循模拟试验的相似律,避免了因不按照相似律在流道内产生的非均匀流态和附加漩涡引起泵吸入性能的变化,保证了进水流道的水利性能,确保泵具有很好的进水稳定性和汽蚀性能,降低了泵所需的淹没深度,使泵平稳高效的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一种进水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结构式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结构式意图;
图6为图3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结构式意图;
图8为图5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看图3、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包括一个进水通道001,进水通道001的横截面为半包围形状,在进水通道01内设置水泵的进水口002,进水口002竖直方向开口向下,进水口002下方具有一导流锥003,所述导流锥003为圆锥体形状,导流锥003固定在竖直进水通道001的底面上,导流锥003的锥体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流板0031,锥体与导流板0031为固定连接。导流锥003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流中的漩涡,使水流快速平稳的通过进水流道。
实施例2
参看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无漩进水流道,包括一个进水通道01,进水通道01的横截面为半包围形状,内部拐角为圆角,进水通道后壁上具有一个山峰突起011,在进水通道01内设置水泵的进水口02,进水口02竖直方向开口向下,进水口02下方具有一导流锥03。这样使得水流严格遵循模拟试验的相似律,水流无漩、快速、平稳的流动。
所述导流锥03为圆锥体形状,导流锥03固定在竖直进水通道01的底面上,导流锥03的锥体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导流板031,锥体与导流板031为固定连接。导流板031放置方向与山峰突起011的方向一致。
进水流道,按照以上结构布置,可以减少进水流道内的漩涡,降低泵所需的淹没深度,使泵平稳高效的运行。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