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4975.4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应卫勇;房鼎业;张海涛;马宏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04 | 分类号: | B01J8/04;C07C29/1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换热式 固定床 催化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流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甲醇合成、氨合成、一氧化碳变换、有机化合物加氢、二甲醚合成、环氧乙烷合成、合成液体燃料等放热反应中,都使用固体颗粒催化剂;都存在热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与热量回收利用问题;都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上述生产过程的特点需要科学合理的反应器。
目前使用的反应器,如德国Lurgi管壳式反应器(专利DE2 1 23950),日本超转化反应器(专利J63 1 23433),均为管壳外冷型反应器,该类反应器床层温度平稳,操作方便,回收能量合理,但也存在显著缺点,单塔生产能力偏低,反应器催化床存在严重壁效应,影响催化剂时空收率,且催化剂易中毒,影响使用寿命。
同时内冷式反应器,反应温度不甚理想,不能利用反应热副产蒸汽,且单系列大型化有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以适应单系列大型化的发展需求,克服上述几类反应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包括:
圆柱体状的密闭的壳体;
固定设置在所说的壳体中的冷管;
与所说的冷管的一端相连接的集汽管;
与所说的集汽管相连接的设置在壳体上的蒸汽出口;
与所说的冷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分水管;
与所说的分水管相连接的设置在壳体上的入水口;
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原料入口;
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原料出口;
设置在原料出口上方的下托板,用于支撑催化剂;
所说的冷管的内径为18~60mm,单位体积的冷管面积为20~120m2/m3。
显然,所说的冷管中换热介质可以是水,也包括冷原料气本身或其他换热介质,这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保持了原反应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催化剂装填系数高的优点,同时,优化的冷管的结构参数和换热面积,特别适合于合成气制甲醇、氨合成、一氧化碳变换、有机化合物加氢、二甲醚合成、环氧乙烷合成和合成液体燃料等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换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包括:
圆柱体状的密闭的壳体3;
固定设置在所说的壳体3中的冷管4;
与所说的冷管4的一端相连接的集汽管11;
与所说的集汽管11相连接的设置在壳体3上的蒸汽出口9;
与所说的冷管4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分水管12;
与所说的分水管12相连接的设置在壳体3上的入水口13;
设置在壳体3顶部的原料入口8;
设置在壳体3底部的原料出口14;
壳体3与冷管4之间的空腔为催化剂层5;
设置在原料出口14上方的下托板2,用于支撑催化剂;
所说的冷管4的内径为18~60mm,单位体积的冷管面积为20~120m2/m3。
优选的,所说的冷管4通过花格6固定在壳体3内;
优选的,壳体3顶部设有人孔10,用于催化剂的装填;
优选的,壳体3的底部设有卸催化剂口,用于催化剂卸出1;
优选的,在催化剂层5上方设有小球层7,可采用Al2O3球;有利于气体的分布;
原料由反应气体入口8进入,通过小球层7进入催化剂层5进行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冷管4中的水移走,反应产物和未反应的原料由反应气体出口14排出;与此同时,水从入水口13进入,通过分水管12流入各冷管4,吸收热量后,部分沸腾水汽化产生蒸汽,通过集汽管11从蒸汽出口9排出。催化剂可以通过人孔10装填,由卸催化剂口1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