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683.0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韦彬;郑敏祥;司黎明;尤方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9/06 | 分类号: | B63B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收式减摇鳍锁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横摇的船只运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使用水翼作用周围水面减少船只运动的设备。
背景技术:
船在海洋航行中,在风浪作用下将产生横摇运动,船舶的横摇会使适航性降低,损坏船体结构,影响设备仪表正常运行,会使货物移位或撞击损坏,也会使乘客船员昏晕,严重的横摇还可能造成危险,对战斗舰艇可能影响或甚至丧失战斗力,为了减少船舶横摇,业者采用种种方法,如舭龙骨、减摇水舱、减摇陀螺、减摇重锤和减摇鳍等等减摇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速舰船数量的日益增加,也由于减摇鳍的减摇效果和舰船的航速成正比,减摇鳍已成为较高航速舰船减少横摇和提高航行性能的重要设备,现有的减摇鳍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即非收放式和收放式,并以收放式为主,而收放式则包括折叠式、伸缩式和半伸缩式,其中以折叠式发展较快,现有的折叠式减摇鳍大都是前收式结构,对前收式减摇鳍而言,鳍收进鳍箱后,在重力作用下,鳍可能会向外滑出,此时,滑出的鳍的左、右方向均会超出船宽(舷外),向下会超出船的基线,从而影响船舶行驶安全,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在前收式减摇鳍中,当鳍处于零位时,需采用专设的锁零机构,将鳍锁在鳍箱内不再发生滑出事故,现有的锁零机构是带钢球锁的收放鳍油缸结构,如图4所示,结构包括有活塞101、钢球102、压圈103、导管104和弹簧105,活塞101的一端沿周向开设有一组孔,在每个孔内分别容置1个钢球102;当锁紧状态时——弹簧105顶推导管104,导管104端部顶推钢球102沿径向向外移动,并压进压圈103的凹槽内,使活塞101锁止在油缸行程的端点,实现锁止功能;当解锁时——压力油进入导管104左侧的a腔,导管104克服弹簧105的弹簧力作Y向运动,钢球102在活塞101带动下自压圈103的凹槽落下或滑出,活塞101可自由地作X向运动,实现解锁功能;但是,在执行机构中采用上述结构,只能防止鳍由于自重作用从鳍箱滑出,而在实际航行中,当减摇鳍处于工作状态时,鳍会改变正常工作时垂直于船体的状态,产生向前回收的动作,此时,执行机构上的行程开关随之发出信号,电控系统便会发出报警并使液压机组停机,既影响减摇鳍运行性能,又存在产生事故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它能使减摇鳍具有稳定良好的运行性能,并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包括有转鳍及支承组件、回转组件和收放鳍油缸,转鳍及支承组件上设置有回转组件,回转组件上铰接有收放鳍油缸,其特点是回转组件的回转盘上固设有一锁零挡块,锁零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锁零槽,在转鳍及支承组件上固设有和锁零挡块对应的插拔销油缸,插拔销油缸上设置有锁零销,在鳍放出位置,插拔销油缸的锁零销插入锁零挡块的锁零槽,在转鳍收回位置,插拔销油缸的锁零销插入锁零挡块的另一锁零槽。
本实用新型在鳍放出或收回位置,分别采用销和槽配合的锁零结构方案,使回转组件的回转运动以销作为止挡的确实锁零保证,减摇鳍不论在放出位置或收回位置均能得到极可靠的定位,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存在的缺陷,提高减摇鳍装置的运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其构件也比较简单,在技术上易于实现,有利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传统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前收式减摇鳍锁零机构是前收式减摇鳍执行机构的组成部分,该执行机构包括有收放鳍油缸1、回转组件2、插拔销油缸3、转鳍及支承组件4和鳍5;收放鳍油缸1铰接有回转组件2的回转臂21,回转组件2的回转臂21上固定有回转盘22,使鳍5需要放出或回收时,收放鳍油缸1动作旋转回转组件2,使鳍5转至放出位置或回收位置;回转组件2设置在转鳍及支承组件4的上支承座上。
在回转组件2的回转盘22上固定设置有一锁零挡块23,该锁零挡块23包括有锁零槽230、挡块板231、定位销232、螺钉233、另一锁零槽230’,其中:
锁零槽230、230’设置在挡块板231的两端,为开口状U形槽,二锁零槽230、230’内插入锁零销32后的配合状态是保持二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1毫米至3毫米,该间隙值是保证锁零销32能顺畅地从销零槽230、230’插入或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箱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避免前后编解码级联操作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