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4641.7 | 申请日: | 200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9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毛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侨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1112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 箱式 折叠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后为一个矩形手提箱形式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外出时经常用到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例如上下班,虽然很多城市有公交、地铁可以乘坐,但家或者单位与共交车站、地铁站之间往往都有一段距离,给我们带来不便,这时候要是有一辆可以随身携带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将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优点还很多:好提,折叠后体积很小,提上楼、上电梯、上公交、上地铁都十分方便;好收,折叠和打开无需工具,操作简单;防盗,折叠后可放在家中、汽车后备箱、商场物品存放处等,防止丢失;省钱,折叠后可随身携带,可免去存放车棚所支付的费用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能很好地折叠成一个很薄的矩形手提箱形式结构,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横梁、座垫、把手。
所述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后撑杆的前端通过一第一固定插销与横梁的尾端连接;
后撑杆的中部通过一连杆与横梁的尾端连接;
连杆的尾端通过一第二固定插销与后撑杆的中部连接;
连杆的前端通过一第一可拆卸插销与横梁的尾端连接;
第一可拆卸插销拆卸后,连杆可绕第二固定插销转动,后轮可绕第一固定插销转动直至与横梁几乎垂直的位置;
座垫撑杆的下端通过一第三固定插销和一第二可拆卸插销与横梁的尾端连接;
第一可拆卸插销和第二可拆卸插销合二为一统称为第一可拆卸插销;
第一可拆卸插销通过连杆前端的孔、座垫撑杆下端凸体的孔,用一紧固件与横梁连接;
第一可拆卸插销可同时控制后轮与座垫撑杆的转动,当旋转第一可拆卸插销直至紧固件松动并将第一可拆卸插销拆卸后,后轮可绕第一固定插销转动直至与横梁几乎垂直的位置,座垫撑杆可绕第三固定插销方向转动,座垫可绕到几乎和横梁平行的位置;
把手撑杆的下端通过一第四固定插销和一第三可拆卸插销与横梁前端连接;
第三可拆卸插销拆卸后,把手撑杆先转动90度,然后绕第四固定插销由内向外转动直至几乎和横梁、前轮、后轮在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时,后轮、座垫、座垫撑杆、把手、把手撑杆能够分别绕与横梁连接处的固定插销转动,因此能很好地折叠成一个较薄的矩形手提箱形式结构,折叠操作简单,折叠后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的连接情况、折叠方式,下面结合图1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提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轮1、后轮2、横梁3、座垫4、把手5。
后撑杆21的前端通过第一固定插销31与横梁3的尾端连接;后撑杆21的中部通过连杆32与横梁3的尾端连接;连杆32的尾端通过第二固定插销33与后撑杆21的中部连接;连杆32的前端通过第一可拆卸插销34与横梁3的尾端连接;第一可拆卸插销34拆卸后,连杆32可绕第二固定插销33顺时针转动,后轮2可绕第一固定插销31向内转动直至与横梁几乎垂直的位置。
座垫撑杆41的下端通过第三固定插销35和第二可拆卸插销(未示出)与横梁3的尾端连接;第一可拆卸插销34和第二可拆卸插销合二为一统称为第一可拆卸插销34;合并后的第一可拆卸插销34通过连杆前端的孔(未示出)、座垫撑杆41下端凸体的孔(未示出),用一螺纹(未示出)与横梁3连接;第一可拆卸插销34可同时控制后轮2与座垫撑杆41的转动,当旋转第一可拆卸插销34直至螺纹松动并将第一可拆卸插销34拆卸后,后轮2可绕第一固定插销31向内转动直至与横梁3几乎垂直的位置,座垫撑杆41可绕第三固定插销35逆时针方向转动,座垫4可绕到几乎和横梁3平行的位置。
把手撑杆51的下端通过第四固定插销52和第三可拆卸插销(未示出)与横梁3前端连接;第三可拆卸插销拆卸后,把手撑杆51先转动90度,然后绕第四固定插销52由内向外转动直至几乎和横梁3、前轮1、后轮2在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奥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