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484.X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钢;钱跃国;楼敏乐;戴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兰英 |
地址: | 31400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蓄电池 快速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器。
背景技术
当今电动车上所使用的铅酸蓄电池的能量的补充仍旧是制约铅酸蓄电池进一步使用的一大障碍。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电流过大,很容易使铅酸蓄电池过热失水而受损伤,甚至于被损坏。传统的充电方式为了避免在充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过热失水而受损伤或损坏,均采用小电流的充电方式,其代价是必须付出很长很长的时间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对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而铅酸蓄电池不过热,能量可以快速得到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提供一种快速充电器,是采用电子电路。它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模式控制电路。其中充电模式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蓄电池阀值判断及控制电路以及充放电隔离电路。
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它包括:含有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U3,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2、电阻R15和串联的第二二极管D13、电阻R16;微处理器U3发出的充电控制信号通过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2、电阻R15和串联的第二二极管D13、电阻R16控制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从而控制对蓄电池的充电;
所述的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它包括上述的微处理器U3,放电开关管Q5,开关驱动管Q6,偏置电阻R35~R37以及放电负载R33;由微处理器U3发出的放电信号通过开关驱动管Q6驱动,控制放电开关管Q5,实现对蓄电池放电控制;
所述的蓄电池阀值判断及控制电路,它包括与上述的微处理器U3连接的第三二极管D14和第五二极管D18,作为阀值判断的采样分压电阻R45、R46、R49;当采样的信号通过采样分压电阻分压后送入微处理器U3中,通过微处理器U3内的A/D转换器将电压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与第五二极管D18提供的基准信号进行比对判断阀值;微处理器U3通过第三二极管D14控制开关电源电路实现控制充电器转入涓流充电状态;
所述的充放电隔离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D15,通过该第四二极管D15实现开关电源电路与蓄电池的隔离。
如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开机后,控制电路进行阀值判断,对未达到阀值的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在快速充电中,包括大电流充电,充电停止(由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控制开关电源停止充电),蓄电池放电(由控制电路发出信号,大电流短时间放电),放电停止(由控制电路发出信号,停止放电);控制电路再对蓄电池进行阀值判断,未达到阀值的蓄电池再次进行大电流充电,循环该程序;当对蓄电池的阀值判断达到预定值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源电路,使充电器转入涓流充电状态直至充电结束。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区别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不单单是一个充电的过程,而是充电,停止充电,放电,停止放电,采样判断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可实现对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而铅酸蓄电池不发生过热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结构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和充电模式控制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电路采用半桥式开关电源电路(为开关式恒流恒压电源),它包括EMI滤波器,功率变换电路,驱动电路和反馈电路(在图1中未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
如图1所示,所述的充电模式控制电路它包括:
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为脉冲式的),它包括:含有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U3,串联的D12、R15和串联的D13、R16,U3通过串联的D12、R15和串联的D13、R16与开关电源电路连接;U3发出的充电控制信号通过串联的D12、R15和串联的D13、R16控制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从而控制对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它包括上述的U3,开关管Q5,开关驱动管Q6,及其偏置电阻R35~R37,以及放电负载R33;由U3发出的放电信号通过Q6驱动,控制放电开关Q5,实现对蓄电池放电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可插拔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应变片引线和导线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