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型光纤分束器封装盒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74365.4 | 申请日: | 200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G02B6/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徐钫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光纤 分束器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能量光纤分束器封装。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到户(FTTH)工程在国内全面展开,现有的光纤分束器的封装盒急需改进以适应高能量、大功率的光纤分束器在户外恶劣环境下的封装需要。
同时,随着高能量激光在军用系统、医疗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以及分束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需要在提高分束器环境可靠性的同时,减小整个分束器的尺寸及重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集成型光纤分束器封装盒,其结构合理紧凑,能满足高能量、大功率的光纤分束器的封装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集成型光纤分束器封装盒,其主要包括长条状盒体和盖板;所述盒体内部设有阶梯形腔体,所述腔体一端设有有单芯光缆输入口,另一端设有多芯光缆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用于封装输入光缆及光纤分束器的填充区宽度L1与分束器封装盒宽度L2的比例为:1∶3;所述腔体用于封装输出光缆的填充区宽度L3与分束器封装盒宽度L2的比例为:9∶10。
所述腔体内部空隙采用与光缆外护套所用材料相同的聚氨酯材料灌封。
所述穿入腔体输入口的输入光缆上套设有一段长10mm±3mm的热缩管。
所述分束器封装盒为最大可实现12分束的封装盒;长100mm~120mm;宽15mm~25mm;高;10mm~18mm。
所述分束器封装盒为最大可实现8分束的封装盒;长80mm~100mm;宽15mm~20mm;高8mm~12mm。
所述分束器封装盒壳体上设有两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分束器封装盒内部结构以及尺寸的合理设计,降低了分束器封装时内部排线的难度,在充分保证高能量、大功率的光纤分束器的环境可靠性的同时使整个分束器的尺寸及重量最小化,同时设有两个安装孔方便用户使用时的现场安装。
2、采用与光缆外护套所用材料相同的聚氨酯材料灌封,避免了不同材料的光缆护套与灌封胶在温度急剧变化时,由于温度系数相差较大,收缩(或膨胀)严重,挤压(拉扯)分束器芯体,导致器件光学性能急剧劣化的问题。
3、热缩管在光纤弯曲时起良好的缓冲作用,提高了光纤的弯曲半径,有利于分束器在较小空间内的盘线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结合参见图1和图2,1为单芯输入光缆,2为热缩管,3为封装盒盒体,4为光纤分束器,5为安装孔,6为多芯输出光缆,7为封装盒盖板,8为盖板固定孔,9为聚氨酯灌封胶。
本实施例中,封装盒盒体与封装盒盖板采用硬铝合金材料替代了传统分束器采用的塑料材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高能量激光应用时,由于部分激光能量转换成热量,并且不断累积,采用硬铝合金材料能够有效的将聚集在分束器内部的热量导出,起到一定的散热的作用,有利于高能量激光长期稳定的传输。
装配流程如下:
1.将无光纤的光缆护套依次穿入分束器封装盒中,并调整好光缆护套在封装盒内的位置。
2.将分束器的输出光纤依次穿入光缆护套中,并调整分束器在封装盒内的位置。
3.将分束器的输入光纤穿入套有热缩管的光缆护套,调整好光缆位置后迁入封装盒内。
4.用聚氨酯灌封胶将分束器连同所有留在封装盒内的光缆全部填封。
5.待聚氨酯灌封胶固化后,用螺丝将盖板与盒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分信号放大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外置大显示屏的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