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3847.8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76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虞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5/02;B62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连杆 铰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所用的四连杆铰链系统一般都是使得门盖产生类似转动的效果。使用上述连接铰链系统的汽车在门盖打开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现有的汽车门盖与车体连接铰链系统,结构复杂,生产制造安装维修成本较高。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为前后盖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布置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其用于连接前后盖和车体,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前后盖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车体连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与前后盖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车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与设于前后盖上的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设于车体上的第二底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底座通过销轴铆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第二底座通过销轴铆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三端部与设于前后盖上的第三底座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设于车体上的第四底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三端部与第三底座通过销轴铆接;所述第四端部与第四底座通过销轴铆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端部设有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转动范围保证前后盖完全打开时,前后盖与车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在前后盖开启和关闭时进行平移运动,因此占用空间小,并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用于连接前后盖1和车体2,其包括: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第一连杆3具有第一端部30和第二端部32,第一端部30连接在前后盖1上,第二端部32连接在车体2上;第二连杆4具有第三端部40和第四端部42,第三端部40连接在前后盖1上,第四端部42连接在车体2上。
图2是图1中的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端部30通过第一销轴302与设于前后盖1上的第一底座304铰接;并且,在第一端部30上具有限位结构300。同样,第二端部32、第三端部40和第四端部42的机构与第一端部30的结构相同,在附图中未示出。对于第二端部32,通过第二销轴与设于车体2上的第二底座铰接;并且,在第二端部32上具有限位结构。对于第三端部40,通过第三销轴与设于前后盖1上的第三底座铰接;并且,在第三端部40上具有限位结构。对于第四端部42,通过第四销轴与设于车体2上的第四底座铰接;并且,在第四端部42上具有限位结构。
在图1中,当前后盖1受到A向力时,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就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使得前后盖1产生类似平移运动,从图1中实线的前后盖1关闭位置移动到双点划线的前后盖开启位置,平移过程中,连杆绕着销轴相对底座转动。最后在连杆端部的限位结构的作用下停止运动。连杆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具体由车体的布置结构决定,其制定标准为保证前后盖1完全打开时与车体2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
当前后盖1受到B向力时,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就会产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使得前后盖1产生类似平移运动,从双点划线示出的开启位置移动到实线示出的关闭位置,而停止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分体式四连杆铰链系统,在前后盖开启和关闭时进行平移运动,因此占用空间小,并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修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唇膏盒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