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综合管沟的投料口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3261.1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8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王恒栋;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综合 投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沟投料系统设计,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综合管沟投料兼顾自然进风功能,同时又不影响道路景观的设计发明。
背景技术:
综合管沟是一种新型市政管线隧道,专用于收纳市政公用管线,如电力电缆、通信与控制光缆、高质(杂质)水管、热水管、煤气管道等。为了将这些管线投放到位于地下的综合管沟内,以及方便人员出入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也为了满足综合管沟的自然通风要求,在综合管沟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开口,通常称之为投料口。投料口需具有投料、通风、人员进出、防水、防盗等功能,传统的投料口露出地面约1m左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景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综合管沟的投料口,它既能投料、进风,同时可以防盗、防雨,又不影响道路景观,降低建设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综合管沟的投料口,它主要包括投料口本体,位于投料口本体顶部的盖板,位于投料口本体下端的管沟体,其特征在于:在投料口本体中设置投料舱,至少在投料舱的一侧设置通风舱,在投料舱与通风舱之间设置百叶窗,在位于通风舱下方的管沟体底部设有集水井,该通风舱设有通向集水井的落水管,在投料舱与管沟体之间设有直爬梯,通风舱的顶端设有通风格栅,投料口本体的盖板为可开启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投料口设计为与人行道或地面铺装齐平,将投料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仅做自然进风用途,一部分做投料和人员进出用途并将投料与进风功能分开,从侧壁进风。这样既能满足通风的功能,又不影响道路景观,做的投料口与道路景观的和谐美观的统一,该投料口的通风舱埋设通向集水井的落水管,解决了排水问题,同时在投料舱与通风舱设置可拆卸的百叶窗,人员可从投料口侧壁的百叶窗内进入通风舱进行维护检修。此发明有效的解决机械投料口功能与景观,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方便管理维护,为综合管沟的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平剖图
图3为本投料口在道路横断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用于综合管沟的投料口,它主要包括投料口本体1,位于投料口本体顶部的盖板10,位于投料口本体下端的管沟体2,其特征在于:在投料口本体中设置投料舱3,至少在投料舱的一侧设置通风舱4,在投料舱与通风舱之间设置百叶窗5。具体实施时在位于通风舱下方的管沟体底部设有集水井6,该通风舱设有通向集水井的落水管7,在投料舱3与管沟体2之间设有直爬梯8,通风舱的顶端设有通风格栅9,投料口本体的盖板为可开启的盖板10;在投料舱与通风舱之间的百叶窗须设置窗框,窗框须通过混凝土进行固定,百叶窗置于窗框中,从投料口与道路景观的和谐美观的统一角度出发,通风格栅和可开启的盖板与地面齐平;从通风、防雨、防盗的角度考虑,将通风格栅与通风舱顶端的混凝土壁固定。本实施例的投料口本体可开启的盖板有一基座,在基座的两侧设有助力弹簧,盖板采用透光材料制作,盖板的开启处还设有起动弹簧和门锁。也就是说基座的两侧设置的助力弹簧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盖板采用带有弧度的厚玻璃,不仅透光,还可以防止雨水进入投料口本体中,盖板通过类似的铰链与基座连接,盖板开启处的起动弹簧和门锁均是一部分与基座连接,另一部分与盖板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具体描述,较为理想的实施例采用在投料舱的两侧均设置通风舱4,在其中一侧的通风舱4下方的管沟体底部设一集水井6,各投料舱与通风舱之间均设置可拆卸的百叶窗,附图中的标记11为人行路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投料口设计分为两部分,外围部分为满足通风功能,在侧壁开窗,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同时解决排水的问题;中间部分满足投料、人员进出的功能,采用具有美观的玻璃盖板,防盗、防水,同时将管沟内部向外展示。正常使用时仅开启投料盖板,通风格栅一次性安装固定,清理其中垃圾时,可通过侧壁上的可拆卸百叶窗进入通风舱。投料盖板采用了自动开启盖板,便于人员自内向外或自外向内的进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