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轮内燃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3215.1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海波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533402***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轮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尤其涉及一种叶轮式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现在应用的内燃机主要是以点燃式的汽油机及压燃式柴油机居多,其结构主要是四冲程往复活塞式构造,而转子发动机的较少见,如产于日本马自达公司的汪克尔转子发动机。往复式活塞发动机及转子式发动机各有其优缺点,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由于需要复杂的配气及大质量的曲柄连杆机构,所以它不仅结构复杂,运动惯性件多且不平衡,这就限制了其高速性和轻便性,相应其振动和噪声也比较大。
转子发动机由于没有复杂的配气和曲柄连杆机构,加之其独特的连续工作方式,致使它的结构简单、高速性好、振动及噪声也小,功率密度大。但由于它的燃烧室结构特殊。燃烧效率不及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也不宜设计成柴油燃料的柴油机。另外,它的转子端和气缸体的润滑也不是很理想,加其制造精度、材料等要求高、制造成本高昂、综合性能未必超过往复式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叶轮内燃机,它结构简单、重量轻、振动小,产生的噪音轻,且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燃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叶轮内燃机,包括外气缸,外气缸端盖,主轴,连杆,喷油点火装置,所述外气缸呈圆柱筒体,其上开有进气孔和与进气孔至少成一定相位差的排气孔;
还包括:
一第一转子,其上设有一中心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主轴上,中心转动轴的端部设有两根呈180度相位差的连杆轴,第一转子的圆周上沿径向固定两个成180度相位差的第一和第二叶片;
一第二转子,可转动地套在第一转子的中心转动轴上,在其圆周上沿径向固定两个成180度相位差的第三和第四叶片,第二转子的端面上设有两根呈180度相位差的连杆轴;
一内气缸盖,设置于第二转子一侧;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叶片分别延伸到另一转子圆周面上,且外气缸内壁,外气缸端盖和内气缸盖形成四个内气缸;
一中心齿轮,固定在外气缸端盖上;
一行星齿轮连杆,固定于主轴上,其上通过齿轮轴可转动地连接两个行星齿轮,成180度相位差,并与中心齿轮啮合,两个行星齿轮轴上各设有一偏心轴,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的齿数比为1∶2;
一对第一转子连杆,各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行星齿轮上的偏心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转子上的连杆轴转动连接;
一对第二转子连杆,各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行星齿轮上的偏心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转子上的连杆轴转动连接;
转子旋转一周,气缸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优选地,所述内气缸盖上开有椭圆形轨道,所述偏心轴置于该轨道内。
优选地,所述偏心轴末端设有一导轮,容置于椭圆形轨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子的端部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杆轴固定在该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圆盘。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设在左侧外气缸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容积效率高,除轴承、转子和叶片外,大部分空间是发动机工作容积。
2.功率密度大,转子转动一周,四个气缸均作功一次,即共作功四次。
3.运动惯性件完全对称,高速性好,振动小。
4.无进排气阀,进排气阻力小,燃烧效率高。
5.连续作功,输出扭矩均匀。
6.由于叶片和气缸之间的间隙由轴承控制,叶片、转子和外气缸之间可保持零接触。由于非常小的间隙保证气体之间的封闭,所以叶片、转子和外气缸之间无需润滑。
7.结构简单,重量轻,与同等功率8缸四冲程往复式发动机相比,所需零件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及行星齿轮连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行程开始叶片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行程开始导轮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行程开始叶片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行程开始导轮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功行程开始叶片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功行程开始导轮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行程开始叶片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海波,未经郑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3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