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型蜂窝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2591.9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6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庆华蜂巢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36 | 分类号: | E04C2/36;E04B1/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7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蜂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构件,特别涉及蜂窝板材,具体的一种保温型蜂窝板。
背景技术:
蜂窝板具有表面平整且轻质高刚度的特点,广泛用途于在大厦外墙、天花吊顶、内墙间隔、大型屋面等建筑部位。现有技术中的蜂窝板由平行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和下板之间沿纵向设置有蜂窝状支撑件,由于蜂窝状支撑件中的纵向部分与上板和下板接触,具有热传导作用,因此蜂窝板的保温性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型蜂窝板,所述的保温型蜂窝板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蜂窝板保温性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保温型蜂窝板由一个面层板、一个底层板和蜂窝状支撑件构成,其中,所述的面层板和底层板间隔设置,面层板和底层板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中层板,所述的蜂窝状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中层板和面层板之间并与中层板和面层板连接,在中层板和底层板之间填充有一个隔热层,面层板、中层板和底层板之间通过隔热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和底层板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中层板和底层板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的边缘设置有上折边,所述的上折边垂直于面层板,所述的底层板的边缘设置有下折边,所述的下折边垂直于底层板,上折边和下折边平行错位重叠,上折边和下折边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板,所述的隔热连接件与上折边和下折边固定,隔热连接件位于中层板和底层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蜂窝状支撑件与中层板和面层板通过粘合结构连接,蜂窝状支撑件中设置有管腔,所述的管腔的轴向垂直于中层板和面层板。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蜂窝状支撑件、隔热层、隔热连接件和隔热垫板均可采用公知技术,有关上述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面层板与中层板之间设置蜂窝状支撑件,可获得蜂窝板的整体刚度和平整度性能;中层板与底层板之间设置隔热层,同时底层板与面层板之间通过隔热构件连接固定,面层板的热量只能到达中层板,而不能够传导至底层板,从而实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其传热系数“U”值可达到0.7W/m2.K。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面层板与底层板之间设置中层板,在面层板与中层板之间设置蜂窝状支撑件,获得整体刚度和平整度,在中层板与底层板之间设置隔热层,底层板与面层板之间通过隔热构件连接固定,完全切断了面层板与底层板之间的热传导途径,实现了理想的保温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轻质高钢度特点,同时又具有理想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型蜂窝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型蜂窝板,由一个面层板1、一个底层板2和蜂窝状支撑件7构成,其中,所述的面层板1和底层板2间隔设置,面层板1和底层板2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中层板3,所述的蜂窝状支撑件7设置在所述的中层板3和面层板1之间并与中层板3和面层板1连接,在中层板3和底层板2之间填充有一个隔热层4,面层板1、中层板3和底层板2之间通过隔热连接件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1和底层板2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1、中层板3和底层板2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板1的边缘设置有上折边,所述的上折边垂直于面层板1,所述的底层板2的边缘设置有下折边,所述的下折边垂直于底层板2,上折边和下折边平行错位重叠,上折边和下折边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板6,所述的隔热连接件5与上折边和下折边固定,隔热连接件5位于中层板3和底层板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蜂窝状支撑件7与中层板3和面层板1通过粘合结构连接,蜂窝状支撑件7中设置有管腔,所述的管腔的轴向垂直于中层板3和面层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庆华蜂巢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庆华蜂巢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5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