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标识二维码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2540.6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薛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渊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K17/0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逸良 |
地址: | 200231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标识 二维码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RFID技术读取动物电子标识耳标中的信息,并通过处理转换成二维码图形的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可将电子标识信息进行转换以提供给二维码阅读机具进行识别。
背景技术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在动物标识追溯体系中,已由农业部建立统一数据库,每个上规模的猪场、牛场等都将有全国通行的身份证,养殖环节,监管部门可依据牲畜佩戴的二维码对牲畜实施监控,牲畜上市后消费者也可对家畜的生产地以及养殖信息等进行查询。数以千万计的猪、牛等牲畜已经在使用带有二维码的耳标,不久我国凡在市场销售的猪、牛、羊等牲畜必需佩戴带有二维码的耳标。
使用二维码读取机具读取二维码的距离短,特别是将带有二维码的耳标放置在牲畜身上后,由于牲畜乱动,读取工作将相当困难,大大降低了读取识别的效率,而且动物二维码耳标在使用中由于磨损、污染等因素也会致使二维码识读不准确甚至不能正常识读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内嵌有电子标识的耳标已经在部分地区采用,其具有读取速度快,读取距离远等特点,并不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大大克服了二维码耳标的不足。
但由于我国的动物标识追溯体系是应用基于二维码形式的耳标,大量使用的二维码读取机具都不具备读取电子标识的功能,重新配置具备读取电子标识功能的读取机具成本高,而且不能与现有的动物标识追溯体系进行配套使用,对于同时具备二维码和电子标识的耳标,现有的二维码读取机具也只能对其中的二维码进行读取,无法对电子标识进行读取,大大制约了新型耳标的使用和推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读取电子标识耳标中的信息,并通过处理转换成二维码图形的转换装置,以适应我国现有的动物标识追溯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用RFID技术读取动物电子标识耳标中的信息,并通过处理转换成二维码图形的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可将电子标识信息进行转换以提供给二维码阅读机具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子标识二维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标识阅读模块;
一与电子标识阅读模块连接,将电子标识阅读模块接收的电子标识转换为二维码图形的转换模块;
一与所述转换模块连接,显示转换后的二维图形以供二维码阅读机具读取的二维码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子标识阅读模块,包括
一电子标识阅读感应线圈;和
一控制感应识别的感应控制芯片。
所述转换模块,包括:
一接收电子标识阅读模块读取的电子标识,并处理转换成二维码图形的微处理器;和
储存电子标识、二维码转换规则数据的存储器。
所述的二维码显示模块可采用LCD显示器,以确保二维码读取机具的高精度识别。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识二维码转换装置可通过电池进行供电,也可以通过与二维码阅读机具连接由二维码阅读机具进行供电。
为了便于在需要读取电子标识并转换为二维码时才开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还设有光电触发开关,以感应二维码阅读机具的阅读灯光,在接收到二维码阅读机具阅读灯光后,才启动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渊,未经薛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软性发光带
- 下一篇:可挠性多色发光组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