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2294.4 | 申请日: | 2007-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8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 地址: | 21534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光纤 分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邮电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
【背景技术】
信息化社会离不开通讯设备。在市内通讯网络中,光纤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对光纤分配柜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光纤分配柜是用于光纤网路中主干光缆与光端机之间连接、配接和调线的接口终端设备,实现对光缆的固定、剖分、接地保护以及光纤的熔接、分配、盘绕和调度。目前的光纤分配柜因在箱柜的前部走线,或在前部两侧的结构上绕线,因此它的光纤容量有限,操作和维修也不是很方便,再由于每个箱柜的结构是独立的,使光纤分配柜的扩容很难进行。目前,我国在推进3G项目,原有光纤分配柜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大规模通讯的要求,因此,新的大容量光纤分配柜为社会所急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在一种在箱柜的背面走线,光纤分配容量大,且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大容量光纤分配柜。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含有机架、机架门、侧门、后门、绕线架、支撑架、绕线盘、引缆框、一体化框,绕线架设置在机架的左右两端,其上下端通过螺丝与机架连接,绕线架上设有纵向排列的安装孔,绕线盘按设定距离连接在绕线架的安装孔上;支撑架设置在机架的左右两端、位于绕线架的内侧,其上下端与机架用螺丝连接,支撑架上设有纵向排列的安装孔,引缆框、一体化框安装在两根支撑架之间;引缆框设置在机架的最上端,其下设置若干一体化框,其特征在于,本大容量光纤分配柜还包括水平走线槽;水平走线槽由支撑条、弯槽、槽板构成,通过支撑条与绕线架和支撑架连接,设置在机架的背面;机架门通过脱卸式铰链连接器连接在机架两端,侧门通过插入式活动连接器连接在机架两侧,后门通过脱卸式铰链连接器连接在机架背部。
所述的水平走线槽,通过支撑条的一端连接在绕线架和支撑架上,支撑条的另一端支撑弯槽和槽板;弯槽连接在支撑条上,弯槽的槽端与槽板连接;槽板为一长条状带孔的L形搁板,连接在两个弯槽之间。
所述的一体化框由导轨、盖门、支撑索构成,通过导轨容纳熔接配线模块盘。
所述的引缆框通过引缆框框架连接在支撑架上。
所述的一体化框通过一体化框框架连接在支撑架上。
所述的一体化框的导轨设置在一体化框框架侧壁上。
所述的一体化框的盖板通过下端的铰链向下打开,在盖板与一体化框框架上设有斜拉索,通过斜拉索盖板可形成一个小的工作平台。
所述的机架门、侧门和后门都为脱卸式活动门。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的积极效果是:
1、采用背后并行走线装置可大量存储冗余跳线;
2、采用导轨式熔接配线一体化模块,对扩容、配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结构配置分布合理,操作、维护方便;
3、设置有光缆接入单元,光缆的引入、接地、固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一体化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水平走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1、机架,2、引缆框,3、一体化框,4、绕线架,5、绕线盘,6、支撑架,7、水平走线槽,8、导轨,9、盖板,10、斜拉索,11、支撑条,12、弯槽,13、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光纤分配柜含有机架1、机架门、侧门、后门(图中未示)、引缆框2、一体化框3,还包括绕线架4、绕线盘5和支撑架6。
机架1以19英寸标准机架构成,采用钢铝结构,机架底座采用优质冷轧板制造,使机架1更稳定牢固,机身、机框采用优质铝型材制造,设备表面采用白灰静电喷塑,确保设备重量轻、表面坚固、不易腐蚀、且保证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2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