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沸腾钢连铸开浇的引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1490.X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4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刘军占;廖俊;陈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沸腾钢 连铸开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连铸生产技术,特别涉及用于确保沸腾钢连铸开浇生产顺行,并提高沸腾钢连铸坯产品质量。
背景技术
沸腾钢以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光洁的表面质量及适中的强度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市场。通常,这类钢具有低碳高氧的特点,传统采用模铸生产,存在着低成材率、高能耗等缺点。
沸腾钢具有高氧、低碳、少量或基本不含脱氧元素,与连铸钢种相矛盾,连铸生产所需条件:低的氧含量,含有一定的硅或铝以成为镇静钢。
参见图1,传统连铸开浇采用引锭帽10,即在钢质引锭杆头20上套一薄片状铝质或铁质引锭帽,以使开浇过程钢液从侵入式水口流入瞬间,不粘在引锭杆头上,并保证引锭杆密封结晶器30作用,能使脱锭过程引锭杆与钢坯顺利分离。
但是上述引锭结构生产沸腾钢存在二大技术难点:
1.连铸开浇易漏钢,沸腾钢根据性能要求必须要有高氧含量,这对连铸来说就容易开浇漏钢,无法生产。
2.容易产生皮下气泡,两者中更以前者为基础,开浇易漏钢则属于生产无法进行,后者属于在生产顺行的基础上的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沸腾钢连铸开浇的引锭结构,以解决了连铸沸腾钢开浇易漏钢导致不能生产的技术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沸腾钢连铸开浇的引锭结构,设置于引锭杆头上,并伸入结晶器内;包括,引锭帽,套设于引锭杆头上;铁棒、铝棒,分别设置于引锭帽上表面,铝棒长度小于铁棒长度。
本实用新型选用铁棒、铝棒两种材质,铁棒,可加强初始凝固坯壳的强度;加入铝棒,在结晶器内瞬间脱氧,减少气泡产生,防止蓬松化,进而提高强度。
又,所述的铁棒、铝棒在引锭帽上表面相间、分开设置;可解决均匀性问题,稀疏布局可以保证铁棒铝棒完全充分熔化,起到各自相关作用。
再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铁棒长度选用为结晶器长度的1/10~1/5;所述的铝棒长度为铁棒长度的2/3~4/5。
如铁棒太长,则根部有可能不能熔化及凝固,引锭失败;如太短,则有可能起不到强化作用。铝棒长度则应起到脱氧效果,但铝过多,有可能形成大量的高熔点Al2O3,易结瘤。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铁棒直径为φ3~10mm,铝棒直径为φ1~5mm。
铁棒,直径如太大,则熔化速度慢,使短的铝棒接触不到钢水,不能熔化,铝棒失效;如太小,迅速熔化,起不到强化作用。
铝棒,如尺寸太大,局部铝含量过高,起不到对整个结晶器内钢液的脱氧作用,如太小,迅速熔化,脱氧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引锭帽上再加一些铁棒及铝棒,以适应沸腾钢凝固的特点,保证连铸开浇顺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可保证沸腾钢连铸开浇顺利,解决了连铸不能生产沸腾钢的技术难题。
2.专用引锭填充剂中的铝会污染沸腾钢,但由于在开浇前结晶器内加入,污染的钢完全处于正常切头切尾范围内,因此,无额外损耗。
3.操作简单、材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沸腾钢连铸开浇的引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沸腾钢连铸开浇的引锭结构,设置于引锭杆头4上,并伸入结晶器5内;包括,引锭帽1,套设于引锭杆头4上;铁棒2、铝棒3,分别设置于引锭帽1上表面,铝棒3长度小于铁棒2长度。
所述的铁棒2、铝棒3在引锭帽1上表面相间、分开设置;铁棒2长度选用为结晶器5长度的1/5;铝棒3长度为铁棒2长度的2/3~4/5;铁棒φ5mm,铝棒φ2mm。
钢液从浸入式水口6进入结晶器5内,并与引锭帽1上铁棒2、铝棒3接触,铁棒2、铝棒3使钢液温度迅速下降,保证钢液在引锭帽1上凝固,完成连铸开浇作业,与此同时,铝棒还具有脱氧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铁棒2、铝棒3在引锭帽1表面的排列,在连铸开浇时成功解决了沸腾钢连铸开浇易漏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4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