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支撑轴力计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364.4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裴烈烽;陆善龙;沈尉;潘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轴力计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支撑支座,特别是一种集基坑支撑系统和测轴力系统为一体的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结构。该支座在基坑施工中既可作为支撑系统之一,又可对支撑系统进行测力,属于建筑工程构件领域。
背景技术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钢支撑是一种常用的支撑系统。钢支撑便于安装和拆除,材料的消耗量小,可以施加预紧力以合理地控制基坑变形,同时钢支撑的架设速度较快,有利于缩短工期。
目前用于基坑施工的钢支撑结构和测轴力系统一般相互分开,在需要安装测轴力系统时,往往在钢支撑结构上直接电焊测轴力系统。但由于测轴力系统受力面积小,造成钢支撑结构受力不稳定,危及基坑的安全;此外,钢支撑结构埋于基坑围护中,在结构制作过程中不能拆除,结构完成后需将支撑割除。这种钢支撑结构和测轴力系统在施工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由于轴力计截面尺寸小,应力集中,造成支撑变形或不稳,造成支撑结构的安全隐患。
(2)留于结构中的钢支撑不能拆除,只能割除报废,浪费材料。
(3)轴力计安装时间长,且不能回收,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钢支撑轴力计支座。它是一种与基坑支撑系统相连的集轴力计支座和轴力计套筒为一体的支撑测力系统,同时具有基坑支撑及测轴力两种功能。该支座解决了轴力计连接于钢支撑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基坑支撑体系有效的支撑作用,保证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解决了埋于结构中的钢支撑和轴力计的回收问题,钢支撑和轴力计可以重复利用,显著地降低了成本。
该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的结构包括轴力计支座,该结构由支座面板、支座筒体、轴力计、轴力计紧固螺钉及轴力计导线构成;支座面板与支座筒体焊接形成轴力计支座的主体结构;轴力计紧固螺钉将轴力计固定在轴力计支座中,通过连接在轴力计上的轴力计导线可显示基坑支撑轴力的大小。该轴力计支座还包括圆法兰、中心十字肋板、轴力计支撑座;圆法兰一端与支座筒体焊接,另一端与固定钢支撑通过高强度螺栓组成装配式固定连接;中心十字肋板焊接在支座筒体内部,组成固定连接;中心十字肋板沿支座筒体内部轴线处形成一圆柱体截面的割除,轴力计支撑座焊接在中心十字肋板割除的位置而组成固定连接,轴力计支撑座外表面形成柱形凹槽,凹槽直径与轴力计直径相配合;支座面板中心开设轴力计安装孔,其轴心与轴力计支撑座凹槽轴心同轴;支座面板上另开设紧固螺栓安装孔用以安装轴力计紧固螺栓;该钢支撑轴力计支座还包括钢套筒,钢套筒置于轴力计支座外部,并浇注于基坑内衬与基坑槽壁中,形成固定连接。
该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的钢套筒包括面板、与面板焊接的筒体及焊接在筒体外侧的环形止水钢板。
该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的支座筒体上开设轴力计导线孔以引出轴力计导线。
通过了上述连接方式,提高了该机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在保证了钢支撑系统使用安全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测取轴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从施工进度、基坑安全、环境保护、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进一步:1)按基坑工程要求对支撑体系强度、刚度验算。2)确定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的加工、装配的技术要求。3)确定轴力计在任意支撑长度的通用性及互换性,可以组装成要求长度,提高重复利用率。4)计算并满足轴力计布置位置的局部强度和变形要求。5)选定钢支撑轴力计预留孔洞与测力计,支座与套筒的装配间隙公差,达到通用性。6)选用在最不利情况下计算安全系数。7)埋于结构中钢支撑轴力计支座的尺寸根据不同结构的尺寸采用通用性,保证100%回收。
经过上述程序后,从钢结构和测力系统角度,钢支撑轴力计支座可以满足支撑体系稳定和安全的要求和测力系统准确测力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着以下几大优点:
1)支座测力系统采用装配式,确保安装质量,减少电焊质量的人为因素,且不受气候影响;2)支座测力系统安装速度快、工效提高5倍以上;3)测力系统在不稳定情况下与基坑的接触面增大,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避免了安全隐患;4)施工结束,钢支撑轴力计支座可全部回收,资源可再利用,节约成本可观;5)由于钢支撑轴力计支座质量有保证,在实际基坑使用中无安全隐患,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有利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