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71055.7 | 申请日: | 200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平;侯建设;邓惠根;葛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妙春 |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锥筒体 空间 动力 下沉 作业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内部装饰的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现在的高层建筑物越来越高,超高中庭空间的装饰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净空很高的装饰施工,现有的采用脚手架搭建作业平台的方法也越来越不适应施工的要求。
著名的上海凯跃大酒店处于金茂大厦56层至86层位置,其酒店大堂共享空间从56层一直至屋面P4层,计126M。整个中庭空间不包括发光穹顶有36个客房层面,每层沿中庭空间设观光走廊和观光挑台,设计师以每一层挑台旋转错位一个挑台宽距的韵律,把观光者的目光引向86F、88F观光层,P4屋顶层范围的发光穹顶,体现中庭空间高深、神秘恰似进入时光隧道的视觉效果。
如何在100多米这一超高空间范围完成86F-P4层的发光穹顶装饰面及构架施工,又不影响酒店区36个层面客房内装饰、中庭电梯玻璃幕墙安装、56F酒店大堂平面内装饰等十余个施工单位同期、同一空间施工,是整个金茂大厦装饰阶段配套施工的技术难题,也是研制穹顶装饰施工作业平台的出发点。
上述的发光穹顶其实是由二个不同直径的锥体和一个直筒体组成的内隔墙系统,主要施工内容为:约150T钢支承体系,组合式轻钢龙骨体系、美国GRC有筋增强纤维成型石膏板体系、88层观光窗铝合金构架玻璃棚体系及由日本株式会社设计提供的操窗轨道体系和5米直径的倒锥体泛光灯安装。
在这五个施工段体系中,均需要在中庭空间作测量、定位、连接件固定、构件安装、校正、电气及饰面精装修等全部作业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最需要控制的是高处物件坠落、电火花溅落以及穹顶上面施工人员和穹顶下面其他施工段的安全保障。如采用常规方式搭设40米高悬挑脚手架,从脚手整体稳定上有相当难度,特别是3.00m以上悬挑脚手需要中庭内走廊作支点,会占据其他施工段的空间,施工周期长、大批量钢管脚手架(约60T)的垂直运输也是金茂大厦装饰施工阶段不可满足的饿施工状况,从防坠、防溅的安全角度分析,更加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号93238673.3,名称为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包括上下两个平台,所述上下两个平台均采用螺旋顶升机构,上下两个平台之间具有顶杆,顶杆中间具有弹簧夹头,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弹簧家头夹住顶杆,使得上下平台高度固定,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小范围提升一定的高度,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升降高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而且螺旋顶升结构阻力大升降速度也比较慢,且顶升机构必须设置在一固定平台上。使得在高层建筑内部建筑装饰中无法应用此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内部锥筒体环境的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能平稳下降或上升,能随作业面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包括:
一个能沿水平方向展开的工作平台;
一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的悬吊架;
设置在建筑无装饰层顶部的横梁;
挂在所述横梁上的交替受力的两组手动葫芦I、II,每组手动葫芦I、II至少为两对;
若干条用以连接手动葫芦I、II的吊钩与悬吊架之间的延长钢索。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工作平台与悬吊架之间通过斜拉索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包括一基础部和与基础部可伸缩连接的展开部。
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上方空间处设置有隔离高空物件降落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由钢链条和白棕绳交织而成。
所述隔离层的上铺设双层密眼阻燃安全网。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平台稳定的下降和上升,且平台直径可以随着作业面的变化而变化,结构轻巧,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节省能源,适用范围大,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I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II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V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V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运作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增压气液转换顶压系统
- 下一篇:治哮喘的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