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盲打录入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914.0 | 申请日: | 200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鲍献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献卫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俊;王建国 |
地址: | 232000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盲打 录入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的外部输入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文字盲打录入或练习用计算机盲打录入键盘。
背景技术
现今的QWERT键盘布局虽被称为不完美的发明,但它却因为建立在此布局之上的盲打技术而流传至今。“盲打”的学名叫“触觉打字术”(TouchTypewriting),即充分发挥手指的触觉能力。而可以实现不看键盘来打字是由于十个手指的明确分工。以及设立的导键来引导每个手指的上下移动。导键是手指的定位点和归宿,它像“家”一样分别牢牢地吸引着每个手指。在较新的键盘上“F”和“J”键上有一个明显的凸起点,它使你很容易找到食指的定位点。甚至不看键盘也可找到导键,我们称这两个键为“锚键”,当摸准了A、S、D、F、J、K、L、;这八个导键后就可以很快掌握每个手指分管的其它“范围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在中文进入计算机录入领域之后。中文输入法已达到万码奔腾状态,各种输入法都有着各自的操作规则。其中五笔字型在盲打技术的表现中最为突出。五笔字型以重码率低,准确率高,录入高速率等优势成功的占据中文录入领域的领军地位。盲打技术也因此成为计算机文字录入领域里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但由于盲打技术的专业要求较高,操作条件限制等诸多复杂因素,使得绝大多数的人们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目标。一些键盘厂商为了更好地推广相关产品,就与某些热门的输入法联合。将输入法的相关文字印在键帽上,以便于掌握其输入方法。但这样的结果却更易产生不良操作习惯,使得盲打目标更加地难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在输入各种文字时需要掌握大量录入规则及记忆方法,故也会产生诸多不良操作的现象。诸如录入者习惯于观察键盘寻找键帽上的文字,影响录入速度和准确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录入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盲打输入速度和效率的计算机盲打录入键盘。克服了现有键盘因上端面设置文字而造成的录入操作缺陷和不良操作习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盲打录入键盘,包括键盘本体和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按照操作位置的不同分区域的设置颜色层。
具体的讲,该计算机盲打录入键盘中所述同一按键的颜色层由单一颜色组成,所述颜色层设置在按键键帽的上端面。
所述按键按照操作位置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分布的按键的颜色层相同,各个相邻区域的按键的颜色层不同。
所述按键颜色层的颜色为5种或6种。
所述按键按操作位置的不同分区域设置5种颜色层,其中打字键区的最下端的一排按键为第一种颜色区域;对应按键左shift、Z、Capslock、A、Tab、Q、~、1、0、-、=、Backspace、P、[、]、/、Enter、;、‘、/、右shift为第二种颜色区域;按键2、W、S、X、9、O、L、>为第三种颜色区域;按键3、E、D、C、8、I、K、<为第四种颜色区域;按键4、5、6、7、R、T、Y、U、F、G、H、J、V、B、N、M为第五种颜色区域。
所述按键按操作位置的不同分区域设置6种颜色层,其中打字键区的最下端的一排按键为第一种颜色区域;对应按键左shift、Z、Capslock、Tab、~、1、O、-、=、Backspace、Y、U、I、O、P、[、]、/、Enter、;、‘、/、右shift为第二种颜色区域;按键2、Q、W、E、R、T、9、>为第三种颜色区域;按键3、8、H、J、K、L、M、<为第四种颜色区域;按键4、5、6、7、A、S、D、F、G、为第五种颜色区域;按键X、C、V、B、N为第六颜色区域。
所述功能键区的按键ESC为第二种颜色,F行按键按第五、第四、第三和第二的颜色顺序间隔设置;导航区按键从左至右按第五、第四和第三的颜色顺序分三个纵向排列设置,数字区的“0”按键为第一种颜色,其余按键从左至右按第五、第四、第三和第二的颜色顺序分四个纵向排列设置。
所述按键包括锚键,锚键上端面设有用于定位的凸起点,所述锚键的个数为1-3个。
所述的凸起点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的凸起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点沿导键上端面成水平方向分布或成垂直方向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献卫,未经鲍献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