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内牙备观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491.2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韩雯斐;苏俭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9/00 | 分类号: | A61C9/00;A61B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内牙备 观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内牙备观测器。
背景技术
在口腔医生进行牙体缺损修复时,医生需要根据修复体就位的方向在患者口内进行牙体预备。理想的预备后的牙体形态是与就位道方向平行且聚合度小于6度。现有的牙备观测器即口镜——医生通过平行移动口镜寻找预备牙体之间的共同就位道;通过直视或口镜反射控制聚合度。由于口内视野较小,以及医生个体技术差异,导致即使很熟练的医生也很难预备出理想的牙体形态。这就减少了牙体预备的精准性,降低了修复体的预后效果,从而限制了牙科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消毒,便于推广的口内牙备观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口内牙备观测器,由手柄1、定位平面板2、移动槽8、冠向定位杆9组成,手柄1为中部空心的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工作头3,另一端设有操作按钮4,其内设有遮光板12、激光发射器13;定位平面板2呈半圆锥形结构,其正面为平面,背面分布有固定齿6,定位平面板2正面沿圆锥形边缘分布有固定槽7,定位平面板2圆锥形一侧连接冠向定位杆9;移位槽8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开有条形槽17、18,条形槽17和条形槽18相互垂直,冠向定位杆9位于条形槽17内,且条形槽17能沿着冠向定位杆9沿水平方向移动,手柄1位于条形槽18内,且手柄1能沿着条形槽18沿水平方向移动;手柄工作头3的平面底座位于定位平面板2正面上方,使手柄工作头3能在定位平面板2上滑动;手柄工作头3中部空心,内设有圆形槽19,透光镜11位于该圆形槽19内,透光镜11内沿轴向设有反光镜10,圆形槽11两侧分别设有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水平转向轮15和垂直转向轮14分别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马达,马达连接操作按钮4;手柄工作头3上设有出光孔21,激光发射器13的出光口对准遮光板12,遮光板12的出光口经透光镜11对准反光镜10,反光镜10的出光口对准出光孔21。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齿6为半圆形凹凸分布的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遮光板12为由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状结构,每个等边三角形的高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中,手柄操作按钮4连接电源5。
本实用新型中,马达20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借助半导体激光的良好性能,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在固定就位道的达到理想聚合度。
本实用新型电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用于口腔修复科固定修复基牙预备,活动修复邻面导板预备,口腔内科嵌体牙体预备以及口腔种植科种植体方向导入。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化学或物理消毒,安全实用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定位平面板2背面的固定齿6用印模膏固定于非工作颌牙列,将定位平面板2正面固定槽7用印模膏固定于工作牙合的非工作侧牙列以固定张口度。将手柄1置于定位平面板的条形槽18内,其工作头3放于口内紧贴在定位平面板上2移动。用操作按钮4按照预期的就位道调整工作头3激光射出方向。取出手柄1,按照激光射出方向进行牙体预备,并间断放入手柄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口腔修复科固定义齿修复多基牙预备出共同就位道且每个牙体的聚合度小于6度;使口腔修复科活动义齿修复预备与就位道平行的邻面导板;使口腔内科预备出聚合度小于6度的嵌体;使口腔种植科根据沿就位道方向导入种植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板正面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板背面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内部传动装置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手柄,2为定位平面板,3为手柄工作头,4为手柄操作按钮,5为手柄外接电源,6为平面板背面固定齿,7为平面板正面固定槽,8为平面板矢向移动槽,9为平面板冠向定位杆,10为手柄工作头内反光镜,11为手柄工作头内圆形透光镜,12为手柄内遮光板,13为手柄内半导体激光发射器,14为手柄内垂直转动轮,15为手柄内水平转动轮,16为手柄内传动皮带,17、18为移动槽上的条形槽,19为手柄工作头内圆形槽,20为马达,21为手柄工作头出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