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时间综合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0466.4 | 申请日: | 2007-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邱祖雄;王雅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坦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 地址: | 201608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时间 综合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间综合测量仪,该仪器除可精确测量IRIG,DCF77等时间码信号以外,尤其实现了对于NTP网络时间信号的直接精确测量,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行业对时间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交通、通信、金融等各个领域,精确的时间信号才能够保证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而1秒钟的时间差都有可能导致数据统计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普遍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时间同步系统。即将绝对时间UTC应用于各大厂矿企业内,使得厂内有时间标记需求的设备能够使用同一个时间参照体系,从而实现各类设备内部时间的一致。
当前应用最成熟的是GPS卫星对时技术。GPS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在空间运行的GPS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在地球表面任一地点、任一时刻GPS卫星信号接收器都可收到足够多数量的GPS卫星信号。精确计算接收器所在当前空间位置和时间,其时间精度相对UTC时间误差可达纳秒级。GPS时钟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时间源,绝大多数的时间同步网络都把它作为基准时间源。
获得时间信息后还要对信息进行分发和传输,才能够最终到达各种需要对时的装置。常用的时间信号格式有IRIG-B时间码、脉冲信号、时间报文等,以模拟或数字时间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
当前国内许多电厂、变电站、通信大楼内分别建立了独立的GPS时间同步系统,但由于各站内的GPS性能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时间基准信号的准确性;即使所有电站全部使用同样的GPS设备,当某些设备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接收GPS信号而切换到内部保持输出时,与其他正常运行的GPS设备也会造成信号的差异。因此仅实现局部的同步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时间同步网,即利用通信网络采用NTP网络时间协议进行对时已成为发展趋势。NTP接收装置可以通过TCP/IP网络、采用广播模式或请求模式,实现NTP客户机与NTP服务器的对时;还可用复杂的算法对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延迟进行补偿,并且减轻多个由于同步源而产生的差错,实现了准确性达到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时间服务。另外还可借由加密确认的方式来防止恶毒的协议攻击,保障了网络安全。NTP对时可利用原有的网络结构,距离不受任何限制,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可靠的时间同步方式。
无论是局部区域的同步还是网同步,都需要以精确的时间信息为基础。一方面需明确各同步点的时钟信息是否准确,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疏于维护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从主时钟到下游时钟或用户设备,往往由于传输距离或是网络堵塞造成时延,要消除这些时延也需要获取各点的时间精度,只有对时间进行精确的测量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
国内现有技术只能对1PPS时间脉冲信号进行测量,而对于NTP通过网络协议传播的信号精度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转换装置先将其转换为模拟或数字信号,再利用统计学推算,这显然无法满足当前时间同步组网的要求。
现有测量方法具体描述如下:
1.测量所用装置和仪表:
(1)基准参照时钟源,能跟踪GPS,相对UTC时间<100ns,提供秒脉冲(1PPS)测量口,测量精度达10ns;
(2)数字示波器,能测试时间信号的波形和电平。
2.测量原理图
如附图1所示,将基准参照时钟源提供的1路1PPS信号和待测时间信号分别接入数字示波器的A、B端口,以基准参照时钟源信号作为触发将两路信号的波形进行对比,两路信号起始上升沿的相位差Δt定义为待测信号的精确度。
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
1.无法直接测量网络时间信号的精度,只能通过转换装置间接测量,无法保证测量的准确;
2.基准参照时钟源的选择无统一标准,参照物的不同可能导致最终测量结果的偏差;
3.人为读取相位差Δt,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4.测量仪器较多,基准参照时钟源还需外接GPS天线,仪器之间接线繁琐。携带极为不便,不利于用户现场的信号测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包括NTP等网络时间信号在内多种时钟信号的直接测量,能获得高精度的时间测量结果,可消除测量结果读取的误差,且易于携带的时间综合测量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坦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坦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用脱硫塔
- 下一篇:玉米大豆联合收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