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电动镜面清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0221.1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施有春;陈海苗;蔡尧;朱佩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40 | 分类号: | A47L11/40;A46B13/02;B25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电动 镜面清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面清洁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镜面清洁刷。
背景技术
在工业企业中,一些用于检验、测量上的设备因功能上的要求必须定期进行设备的镜面清灰作业。目前,设备维护人员主要还采用手持清灰布或纸直接在设备镜面反复擦拭的人工方式进行作业。由于某些设备的特殊安装位置,如设备的外悬、内窥等位置,在进行设备镜面的清灰作业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不安全;必要时甚至还需将设备停运、拆下后进行清灰作业。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清灰的工具设备均较笨重、移动不便,且通用性不强;尤其是不能调节清灰刷的工作方向,在效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动镜面清灰器,它不仅具有操作安全,方便,清灰效果好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持式电动镜面清灰器,包括清灰部、驱动部、软管组件;清灰部包括清灰刷、转动连接座、次连接套,其中清灰刷设于清灰部左端,与其右侧的转动连接座固定连接,转动连接座的另一端伸入在次连接套内;驱动部包括电动转动器、主连接套,主连接套的右端与电动转动器的壳体相连接;软管组件包括软轴、软轴套、金属软管,软轴外依次套有软轴套和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左端伸入于清灰部的次连接套内并与其固定连接,金属软管的右端伸入主连接套内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软轴左端与转动连接座固定连接,右端与驱动部的驱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清灰刷与转动连接座之间通过径向设置的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软管与次连接套之间通过一紧固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软管与主连接套之间通过一紧固螺母相连。
优选地,所述软轴与转动连接座之间通过一转动连接锁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动转动器的驱动轴上固设有软轴套筒,所述软轴固定在该套筒内。
优选地,所述清灰刷为羊毛清灰刷。
优选地,所述次连接套与转动连接座之间设有轴承,通过一卡簧对该轴承进行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软轴的右端为方形,所述驱动轴上的软轴套筒设有与软轴右端相对应的方形内腔,软轴的右端伸入驱动轴内软轴套筒内腔与其形成周向的定位。
其工作原理是:电动转动器转动,通过其内的软轴套筒与软轴的连接,带动金属软管内的软轴转动,再通过次连接套连接,带动羊毛清灰刷转动,通过金属软管、软轴套、软轴的弯曲来任意调节羊毛清灰刷的工作方向,达到万向清除设备镜面灰尘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软管,可以实现刷头在任意位置的定位,克服了现有清灰工具不能变动清灰刷方向的缺点,操作安全、方便,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套筒放大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轴套筒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清灰部、驱动部和软管组件这三部分。清灰部包括清灰刷1、转动连接座3、次连接套7,次连接套7上设有两对收缩缝。清灰刷1设置于清灰部的左端,该清灰刷1为羊毛清灰刷。清灰刷1与其右侧的转动连接座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清灰刷1与转动连接座3之间通过径向设置的自攻螺丝2固定连接。转动连接座3的另一端伸入在次连接套7内,次连接套7与转动连接座3之间设有轴承5,通过一卡簧4对该轴承5进行轴向限位。
驱动部包括电动转动器16、主连接套13,主连接套13上设有两对收缩缝。主连接套13的右端与电动转动器16的壳体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者采用一对钢销15固定;电动转动器16左侧驱动轴17固定一转动套筒18,转动套筒18也可与驱动轴17设为一体,转动套筒18内腔的端面为非圆形的异形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套筒18内腔的端面呈六面形,该转动套筒18的内腔里置有相应形状的软轴套筒14,如图3所示,两者形成紧密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