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521.8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4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凯;杨晓波;钟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02 | 分类号: | G01S1/02;G01S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2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gps 个人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为一种在线警员实时定位系统,即集定位、监控、通讯、语音于一体的终端设备,连接于警员使用的800M手持通讯台,主要用于公安系统的警员800M无线个人定位,属于GPS个人定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GPS终端,主要用于个人的定位导航,使用者可以查看自身的当前位置。但是这类定位设备不能将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的地图上实时显示被控者的当前位置,显然不满足公安系统管理、监控等使用需求。
虽然目前国内公安局也有定位系统,集定位、通信和报警于一体的车载GPS设备,主要用于警车定位。它和单纯的个人定位设备相比,虽然具备了通讯和报警功能,但是由于设备在汽车中使用,一般体积比较大,功耗比较高,不适合移动中巡警单兵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800M手持通讯台的小体积、超低功耗、防水且抗干扰的具有实时地理位置上报功能,并且能基于手持通信台进行语音通信的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其特征在于,由肩麦、弹簧线和底座组成,肩麦通过弹簧线与底座连接。
所述的肩麦由机壳、PTT按键、橡胶按键、正面屏蔽罩、麦克套、机壳、卡扣、防水喇叭、背面屏蔽罩、电路板、防水胶套、防水线扣、螺钉组成,防水喇叭、背面屏蔽罩、电路板、正面屏蔽罩通过螺钉依次设于机壳和机壳之间,PTT按键和橡胶按键设于机壳和机壳一侧之间,分别与电路板连接,麦克套设于机壳和机壳之间的上端,防水胶套和防水线扣设于机壳和机壳之间的下端。
所述的底座由电台接口隔板、侧面电路板、侧面外壳、侧面螺钉、螺钉、底面隔板、底电路板、地面外壳、螺柱组成,侧面电路板通过侧面螺钉设于电台接口隔板和侧面外壳之间,底电路板设于底面隔板和地面外壳之间,电台接口隔板和侧面外壳通过螺钉与底面隔板上的螺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即GPS模块,用于接收卫星数据;短信接口电路C用于将GPS位置信息用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控制中心,同时接收控制中心的查询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应答。GPS接收模块定时输出包括地理位置信息在内的数据,控制芯片提取分析这些数据,并按照一定的短信格式编码,当发送时间阀值或移动距离阀值到时,控制芯片将短信通过短信接口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实时获取警员的当前位置,当控制中心需要查询警员的位置时,中心控制设备将查询指令通过短信发送给终端,终端控制芯片将数据解析,并做出相应的应答,将应答数据通过短信接口发送给控制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不增加警员的负担;
2.语音通信清楚,音质优良;
3.超低功耗,由手持通讯台电池供电,不影响手持台的正常使用;
4.防水等级较高,满足警员的使用环境要求;
5.定位精度高,定位快速,数据回传速度快,满足实时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肩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路板原理框图;
图4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路板20原理框图;
图6为电路板24原理框图;
图7为800M GPS个人定位仪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便携式GPS个人定位仪由肩麦1、弹簧线2和底座3组成,肩麦1通过弹簧线2与底座3连接。
如图2所示,为肩麦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肩麦1由机壳4、PTT按键5、橡胶按键6、正面屏蔽罩7、麦克套8、机壳9、卡扣10、防水喇叭11、背面屏蔽罩12、电路板13、防水胶套14、防水线扣15、螺钉16组成,防水喇叭11、背面屏蔽罩12、电路板13、正面屏蔽罩7通过螺钉16依次安装在机壳4和机壳9之间,PTT按键5和橡胶按键6设于机壳4和机壳9一侧之间,分别与电路板13连接,麦克套8安装在机壳4和机壳9之间的上端,防水胶套14和防水线扣15安装在机壳4和机壳9之间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共存作物铅积累的方法
- 下一篇:烟叶缝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