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329.9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书敏;李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泰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F1/00;G01L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郑丹力 |
地址: | 2012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油 伺服 机构 部件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火箭设备,煤油伺服机构部件的测试系统,尤其是运载火箭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
背景技术
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已另案申请专利)主要用于对新一代火箭煤油伺服机构的部件,如单向阀、安全阀、限流阀、减压阀等液压附件的试验。通过试验验证该部件的各项安全性能指标,以确保在运载火箭上可靠使用。本实用新型为该测试系统的测试台。
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油液介质采用酸碱水洗煤油,该系统属低介质粘度、高压、防爆性能要求严格的试验装置。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对新一代运载火箭伺服机构及其附件等性能测试所需要的测试系统,因此,在测试中不能精确模拟实际使用状况,往往造成运载火箭应用中的故障隐患,甚至引起发射失败的严重后果。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新一代运载火箭伺服机构及其附件等进行精确、安全、可靠的性能测试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本实用新型作为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可以对伺服机构所采用的部件用航空煤油进行加载测试,并且通过流量计、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实时采样,提供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调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该装置包括:主进油路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站连接,为测试台提供测试用油;控制油路对主进油路系统进行压力和流量的调节,回油路为测试用油提供回路。在主进油路和回油路之间设置被测试元件的伺服机构,其P端为进油管路,其R端为回油管路。
上述主进油路包括:泵站供油路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站连接;泵站供油路入口处设置有高压球阀P,高压球阀P出口端连接有高压球阀P1和高压球阀P2,并设置有泵供油压力表;高压球阀P2的出口端设置有减压阀P3;在减压阀P3出口处设置有进油口油温表、进油口流量计;减压阀P3出口处安装被测试元件的入口端P;在被测试元件的进口处设置有进油口压力表和进油口压力传感器;进油口压力传感器同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远程计算机连接。
上述控制油路包括:泵供油压力远控口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站的溢流阀连接;泄油口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站增压油箱系统连接;泵供油压力远控口的入口处依次设置有高压截止阀X和远程调压阀PB,远程调压阀PB的出口端连接至减压阀P3的控制口,同时并接有通向泄油口的高压截止阀Y。
被测试元件的出口R端同上述回油路连接;回油路中,在被测试元件的出口处设置有回油口压力表和回油口压力传感器;回油口压力传感器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远程计算机连接;回油路依次串接高压球阀R1,节流阀R2和高压球阀R;在节流阀R2和高压球阀R之间并接有回油路压力表;高压球阀R和节流阀R2组合,根据被测试元件的要求进行压力加载调节;回油路出口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能源站的冷却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因此,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运输;液流阻力小;压力波动小;
2、被测试元件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调试、观察和维护;
3、系统振动小,工作安全性、可靠性高;
4、减少了因选择点不合理造成的测试误差。
附图说明
附图是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测试台原理图,如图所示,该测试台包括:主进油路(附图左侧)同煤油伺服机构部件测试系统的能源站连接,为测试台提供测试用油;控制油路(附图中间)对主进油路系统进行压力和流量的调节,回油路(附图右侧)为测试用油提供回路。在主进油路和回油路之间设置被测试元件的伺服机构,其P端为进油管路,其R端为回油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泰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泰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