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力机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8832.2 | 申请日: | 2007-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0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钱品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品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3/00 | 分类号: | F16M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兰英 |
| 地址: | 2019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设备的机架,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助力机构、定向机构和支腿可折叠的助力机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许多机器设备的机架都采用圆柱形伸缩式支架,该支架带有支腿,方便移动,如移动式X线机等,而且许多机器设备的工作部分即机头都需要通过调节圆柱形助力机架来调整工作高度,然而当这些设备的机头较重时,调节起来会相当的费时费力,并且在调节伸缩管高度时,伸缩管相对固定管容易发生转动,同时机头相对于底座上的支腿方向也发生偏移,当偏移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这些设备会发生倾倒,从而对设备造成损坏,而且有些机架的支腿较长,这样为包装和运输带来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助力机构、定向机构和支腿可折叠的助力机架。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力机架,包括悬臂,与悬臂连接的伸缩管,与伸缩管连接的固定管,与固定管连接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腿,以及安装在支腿上的轮子,而且所述的伸缩管和固定管内设置有助力气弹簧,其中气弹簧的缸筒与固定管底部相连接,气弹簧的活塞杆顶端与伸缩管相连接。
所述的支腿为可折叠支腿。
所述固定管和伸缩管上还设置有定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伸缩管和固定管内设置有助力气弹簧,它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调节助力机架的动力,从而克服当机头重量较大时调节起来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2.由于采用可折叠支腿结构,因此需要包装和运输时,可以将支腿折起,大大减少助力机架的包装体积,从而方便运输。
3.由于在在固定管和伸缩管上设置有定向机构,因而不会发生伸缩管相对固定管的转动,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安装机头后调节升降杆高度时机架发生倾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可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可移动杆折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助力机架,它包括悬臂1,与悬臂1连接的伸缩管2,与伸缩管2连接的固定管3,与固定管3连接的底座5,安装在底座5上的支腿8,以及安装在支腿8上的轮子9,而且所述的伸缩管2和固定管3内设置有助力气弹簧4,其中气弹簧4的缸筒42与固定管3底部相连接,气弹簧4的活塞杆41顶端与伸缩管2相连接;
所述的支腿8为可折叠支腿。
所述固定管3和伸缩管2上还设置有定向机构。
所述的可折叠支腿结构或定向机构可以选择应用于所有实施例中。
其中,所述的支腿8包括:一个与底座5连接的固定杆81,如图3所示,该固定杆81为一端开口的方管,其开口端侧的下端面开有凹槽811,上端面开有定位槽812,且其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枢轴孔813;一个插设于固定杆81中与固定杆81相匹配的可移动杆82,如图4所示,该可移动杆82侧壁对应固定杆枢轴孔813开有导槽821,并通过一枢轴84与固定杆81相连接,并且该可移动杆82相对枢轴84移至导槽821一端时可置于固定杆81内,移至导槽821另一端时可从固定杆81开口端下端面的凹槽811中脱出并翻转,直至卡于固定杆81上的定位槽812中;一个一端连接固定杆81密封端内壁,另一端连接可移动杆82导槽端的弹簧83。为了便于弹簧83的安装,所述的固定杆81密封端、可移动杆82导槽端可以分别设置有供装弹簧83的销轴85。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可移动杆82相对枢轴84移至导槽821一端并置于固定杆81内,并用弹簧83将二者拉紧,需要包装和运输时,可以用力将可移动杆82移至导槽821另一端并从固定杆81开口端下端面的凹槽811中脱出,翻转直至卡于固定杆81上的定位槽811中,如图5所示,这样可大大减少助力机架的包装体积,从而方便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品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品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