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799.3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36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存国;宋惊雷;周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速远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10 | 分类号: | B63H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襟翼 转动 导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工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转动导管一般使用于有拖曳作业的特种工作船上。由于导管工作时有一股强大的螺旋桨尾流从导管后喷出,可以提高推力和减小船尾振动。而转动导管的舵杆中心一般只能选择在导管长度中央或略为靠前一点处(此处是导管平直段,适合螺旋桨工作),且由于转动导管的平衡比一般在0.45左右,舵机扭矩比较大;所以在操舵时,使舵机处于负扭矩工作状态,这对舵机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通常的转动导管也是作为舵来工作,其后一般不设舵。即使设舵,因为一般的传统舵只能固定于转动导管后,无法利用其尾流,起不到舵的作用,反而增加阻力。一般不能充分改善舵效、发挥提高螺旋桨推力和减小船尾振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转动导管舵的转船能力,减少舵机扭矩、改善舵机工作条件,能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的,高效节能的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包括:
一转动导管,其顶端固设有舵杆;
一舵承,所述舵杆枢设(轴连接)于舵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襟翼舵,枢设(轴连接)于转动导管的后缘;
一襟翼舵传动组件,用于转动襟翼舵,使转舵时襟翼舵的转角能大于转动导管舵的转角,从而提高舵效或减小舵杆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导管为流线型的19A导管;导管的截面为机翼型,即外侧为直线,内侧为流线型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导管管内侧设不锈钢衬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导管内固设有主舵叶。
进一步地,所述襟翼舵传动组件为导杆式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襟翼舵传动组件为十字头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襟翼舵传动组件为摇臂式传动组件。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由于在转动导管的后缘采用设置襟翼舵的结构,使襟翼舵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利用从转动导管后喷出的螺旋桨尾流,使转动导管的转船能力提高1.3倍以上,这是一般转动导管舵无法匹及的。
而且转动导管设置襟翼舵,还可以改善舵机的工作状态,减少舵机扭矩。因为转动导管舵杆中心一般只能选择在导管长度中央或略为靠前一点处(此处是导管平直段,适合螺旋桨工作),这对舵机是不利的,且由于转动导管的平衡比一般在0.45左右,舵机扭矩比较大,使舵机处于负扭矩工作状态;如在其后设置高升力的襟翼舵,不但可以利用其高速喷射尾流,还可以减少舵机扭矩,改善舵机工作条件。
通常的转动导管也是作为舵来工作,如果在转动导管后设有襟翼舵,它可以在导管转动时而相对导管转动,达到与转动导管成45度角度,产生良好的舵效。而且当转动导管不转动而处于正中螺旋桨轴位置(正舵位置)时,襟翼舵也平直的处于导管中央位置,它对螺旋桨旋转尾流起到整流作用,可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有襟翼舵的转动导管舵装置,包括:
一转动导管4,其顶端固设有舵杆41;所述转动导管4为19A导管,导管的截面为机翼型,即外侧为直线,内侧为流线型弧线;其管内侧设不锈钢衬板42;转动导管4内固设有主舵叶1;
一舵承3,所述舵杆41枢设(轴连接)于舵承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襟翼舵2,枢设(轴连接)于转动导管4的后缘;
一十字头传动组件(见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6857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用于转动襟翼舵2,使转舵时襟翼舵2的转角能大于转动导管舵的转角,从而提高舵效或减小舵杆扭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襟翼舵的传动组件也可以是导杆式传动组件、摇臂式传动组件(见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68574.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速远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速远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井口防喷自动关闭装置
- 下一篇:袋体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