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659.6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4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华峰;黄正林;赵凯峰;吴亚峰;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81 | 分类号: | B04C5/181;B04C5/14;B04C5/081;B04C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旋风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器,特别是公开一种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将气体中夹带的固体物料进行分离。
背景技术
现有旋风分离器的原理是:借助离心力把气流中的粉尘和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含粉尘和颗粒的气流沿切线方向呈展开的内旋线进入旋风分离器,给尘粒以分离力,因离心力的作用把尘粒驱赶到旋风分离器的内壁上,而重力的作用又使聚集的尘粒降落至锥底出口,由于达到下部圆锥部后,旋转半径减小,旋转速度逐渐增加,使气流逐渐加速,使粉尘和固体颗粒从旋转气流中分离,一般是将粉尘收集在位于旋风分离器下部的灰斗中。气流到达圆锥部下端附近就开始反转,在中心部逐渐旋转上升,除去粉尘的清洁气体向上运动到旋风分离器内壁的顶部,最后从出口排出,见附图1。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气流到达圆锥部下端附近,此处正是气固分离后的固体物料的收集区,在气体开始反转沿分离器中心部逐渐旋转上升时,此处的物料很容易被上升气流所夹带,造成被夹带的物料随着分离后的气体沿中心部上升,最后从出口排出。表现出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差和气体压降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中夹带粉尘,引起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体,近上口部分呈圆柱形,近上口侧面连接进风管和进气风口,锥体底部设置物料收集区,其特征在于:旋风分离器锥体底部与物料收集区连接界面的筒体内部设置一圆锥向上的锥体直径小于旋风分离器筒部底直径的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高度与旋风分离器底部物料收集区圆直径和圆锥体直径差相当,圆锥体的上部锥角为80~100°。
本发明在分离器下部与进入物料收集区前之间增设锥体向上的圆锥体,使圆锥体与物料收集区形成环行通道,其作用是利用该圆锥体把该区域分隔成气体分离区和物料收集区,含有固体物料的气流在该环行通道中再次离心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物料延圆锥体坡向物料收集区,分离后的气体,集中在圆锥体上部开始反转,集中在中心部中间旋转上升,由于固气在该环行通道(圆锥体将分离器下部与物料收集区间形成)进一步被分离,克服了现行旋风分离器上升气体中夹带固体物料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高了旋风分离器的气固分离效果,由于被分离的气体中不夹带固体物料,从而降低了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效率在99.5%以上,分离器气体压降为现有旋风分离器的70%,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等行业中气体和固体物料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旋风分离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是图1的圆锥体部位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旋风分离器圆锥形筒体;2、物料收集区;3、圆锥体;4、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2、3,一种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筒体1,近上口部分呈圆柱形,近上口侧面连接进风管4,锥体底部设置物料收集区2,旋风分离器锥体底部与物料收集区连接界面的筒体内部设置一圆锥向上的锥体直径小于旋风分离器筒部底直径的圆锥体3。该圆锥体3使分离器下部与物料收集区间形成环行通道,含有固体物料的气流在该环行通道中再次离心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物料延圆锥体坡向物料收集区灰斗,分离后的气体,集中在圆锥体上部开始反转,在中心部中间旋转上升,固气在该环行通道进一步被分离。圆锥体3的高度与旋风分离器底部物料收集区圆直径和圆锥体直径差相当,圆锥体3的上部锥角为80~100°。
本发明实施的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效率在99.5%以上,分离器气体压降为现有旋风分离器的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