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二次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021.2 | 申请日: | 200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8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世雄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树德 |
地址: | 200241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二次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式热处理设备回火炉的废气二次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可控气氛光洁淬火、渗碳、碳氮共渗淬火及其后的回火,是网带热处理生产线的主要热处理工艺过程:
由于保护气氛主要由CO、H2、N2等成分组成,其废气及淬火时产生的油蒸气和回火时工件表面蒸发的大量油蒸气直接排入大气,将造成环境极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是:提供一种废气二次燃烧装置,装于回火炉的进料口端,将加热炉废气及淬火油蒸气通过引风机抽吸将废气及油蒸气进入废气二次燃烧装置内进行充分燃烧,排入大气,极大的改善和保护车间及大气的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气二次燃烧装置,装于回火炉的进料口端,包括外筒壳体、内筒体、锥体罩、排烟罩、空气管、空气调节管、空气调节阀、废气进气管、内筒悬空支撑脚、废气腔和回火炉炉体;其中,多边形的排烟罩下部与回火炉炉体连接;其顶部安装有二个同心圆的内筒体和外筒壳体;中部一端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另端连接有空气调节管,另一侧设有点火口。
所述的外筒壳体下部通过连接板与排烟罩顶部连接,顶部连接有内孔圆板。
所述的内筒体,其圆周表面开有若干鱼鳞状半月孔,下部通过数个内筒悬空支撑脚与外筒壳体内下部连接,顶部与锥体罩下端连接,锥体罩顶部穿过外筒壳体顶部的内孔圆板后连接固定;内筒体下方设有废气腔。
所述的排烟罩,其中部一端连接的废气进气管的一端与加热炉废气管道相连接,另端与圆筒形废气腔连接;中部另端连接的空气调节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箱连接,并设有空气调节阀,另一端通过圆筒形废气腔中心,其出口朝向内筒体下方;排烟罩水平中心线两侧各12度处设有四根空气管,空气管一端与排烟罩连接,另端上部通过连接板与排烟罩内顶部连接,其空气口朝向内筒体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回火炉油淬后工件高温烘烤时其表面产生的大量油蒸气和燃烧的排烟废气,汇同由淬火加热炉所排出的淬火油蒸气及废气保护气氛,经废气二次充分燃烧后排入大气,达到燃烧完善,保护车间和大气环境不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外筒体与排烟罩的连接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外筒壳体 2-锥体罩 3-内筒体
4-排烟罩 5-空气管 6-空气调节管
7-空气调节阀 8-废气进气管 9-点火口
10-内筒悬空支撑脚 11-废气腔 12-回火炉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废气二次燃烧装置,装于回火炉的进料口端,用于排除回火炉油淬后工件经高温烘烤时产生的大量油蒸烟气,以及淬火炉淬火油蒸气及废气保护气氛,经引风机抽吸经废气管道引至废气二次燃烧装置充分燃烧后排入大气,达到燃烧完善,保护车间和大气环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废气二次燃烧装置,由回火炉炉体12、排烟罩4、内筒体3、外筒壳体1、废气进气管8、废气腔11、空气管5、空气调节管6、空气调节阀7、点火口9、锥体罩2和内筒悬空支撑脚10组成;其中,多边形排烟罩4下部与回火炉炉体12连接;在排烟罩4顶部安装有外筒壳体1,外筒壳体1顶部连接有内孔圆板;一与外筒壳体1同心圆的内筒体3,其圆周表面开有若干鱼鳞状半月孔,其下部通过数个内筒悬空支撑脚10与外筒壳体1内下部连接,顶部与锥体罩2的下端连接,锥体罩2顶部穿过外筒壳体1顶部的内孔圆板后连接固定,内筒体3底部下方设有一圆筒形废气腔11;排烟罩4中间一端连接有废气进气管8,废气进气管8一端与加热炉废气管道连接,另端与圆筒形废气腔11连接,排烟罩4中部另端连接有空气调节管6,空气调节管6一端与压缩空气箱连接,并设有空气调节阀7,可对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另一端通过圆筒形废气腔11中心,其出口朝向内筒体3下方;排烟罩4水平中心线两侧各12度处设有四根空气管5,空气管5一端与排烟罩4连接,另端上部通过连接板与排烟罩4内顶部连接,其空气口朝向内筒体3下部;排烟罩4另一侧设有点火口9(见图2所示)。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世雄,未经钟世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向起爆对称式双向射孔器
- 下一篇:一种消除频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