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纺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712.0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0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刘峻;陈彦模;俞昊;陈龙;朱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纺丝 装置 | ||
1.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电机(2)、机架(4)、接收电极(3)和静电发射电极(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径可变的收集圆筒(1)、静电纺丝喷射针头(5)、溶液流速控制装置(6)、溶液导管(8)、上伸缩支架(9)和下伸缩支架(91);
所说的上伸缩支架(9)一端与收集圆筒(1)的上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架(4)固定连接;
所说的下伸缩支架(91)的一端与收集圆筒(1)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2)固定在机架(4)上;
所说的接收电极(3)固定在收集圆筒(1)的桶壁上;
所说的溶液导管(8)垂直设置在收集圆筒(1)的中部,用于输送静电纺丝液;
所说的溶液流速控制装置(6)设置溶液导管(8)上,且与溶液导管(8)相连通;
所说的静电纺丝喷射针头(5)与溶液流速控制装置(6)相连接;
所说的静电发射电极(7)设置在溶液导管(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直径可变的收集圆筒(1)为由薄板(101)制成的圆筒状的筒壁,薄板(101)两端相互交叉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伸缩支架(9)和下伸缩支架(91)包括支架杆(10)和连接件(11),所说的支架杆(10)的一端与连接件(11)相连接,支架杆(10)的另一端与收集圆筒(1)的筒壁相连接,构成一个伞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液流速控制装置(6)为中空的圆盘,且与溶液导管(8)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液流速控制装置(6)的数量为1~2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喷射针头(5)与所说的圆盘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上静电纺丝喷射针头(5)的数量为4~8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7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