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向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701.2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11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向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渐渐成为每个人身上必备的物品。而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设计总是轻薄短小,为了使一些常用功能都相对应的操控键,常会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边上装设侧向键,作为特定功能的快捷键,提高操控效率。
传统侧向键结构100如图1所示。常见的侧向键结构包括有按键帽102、按键弹性片110及定位结构104。其中,按键弹性片110上有一个定位脚108与凸出部106。凸出部106接收按键帽102的变化,来导通电路。定位脚108,伸入定位结构104上的定位孔112,来定位按键弹性片110的位置。而为了组装上的方便及速率,定位孔112及定位脚的尺寸并不会设计的完全相同,两者之间会保留一个公差R,使得定位脚108可轻易地伸入定位孔内。
但因为制造时可能会有的误差或者是其他不可预料的因素,而使公差R的尺寸较理想值大。此时,按键弹性片110可能会不稳固,造成侧向键按键的手感不佳,或者自动触发侧向键所预设的功能,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因此如何轻易地将定位脚装设于定位孔内,且确保按键弹性片的相对位置不会任意移动,为现今各厂商所欲解决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侧向键结构,避免自动触发侧向键所预设的功能,并增加使用者手感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侧向键结构。此侧向键结构包括按键帽、按键弹性片、与弹性定位结构。按键弹性片具有凸出部与定位脚。凸出部对应于按键帽设置。弹性定位结构具有弹性定位孔。弹性定位孔大小对应于定位脚。当定位脚装入弹性定位孔时,定位脚会与定位孔内壁紧密接触,使定位脚与弹性定位孔成为紧配合。
由于定位脚与弹性定位孔内壁紧密接触,因此弹性定位孔可稳固地保持定位脚的位置,而固定住按键弹性片。因此不但提高了侧向键的手感,并免除了自动触发侧向键所预设功能的机会。此外,弹性定位孔因具有弹性,因此定位脚的装设也十分便利。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了传统侧向键结构示意图。
图2A绘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向键结构示意图。
图2B绘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向键结构示意图。
图3A绘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向键结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向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一个弹性定位孔来固定定位脚,使按键弹性片整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一定。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考量其所需,更改不同尺寸及形状,以配合设计与成本上的考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A,此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向键结构200示意图。侧向键结构200包括有按键帽202、按键弹性片210与弹性定位结构204。其中,按键弹性片210具有凸出部206及定位脚208。凸出部206的位置对应于按键帽202的位置而设置。当按键帽202往箭头A方向移动时,会碰触到凸出部206,使凸出部206也往箭头A方向产生位移,而导通电路板(图中未表示),进而执行此侧向键所预设的功能。
弹性定位结构208具有一个弹性定位孔212,此弹性定位孔212的大小对应于定位脚208所设计,当定位脚208装入弹性定位孔212,定位脚208会与定位孔212的内壁紧密接触,亦即,使定位脚208与弹性定位孔212成为紧配合的状态。藉此,弹性定位孔212等于固定住定位脚208的位置,使得整个按键弹性片21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由于弹性定位孔212本身具有弹性,因此在定位脚208装设时,其大小可以有些许的变化,让定位脚208可以轻易地装置于弹性定位孔212中。
第二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按键帽202与凸出部206间隔一预设距离D,但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其他设计。如图2B所示,此为第二实施例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按键帽202在静止状态时,就与凸出部206相接触。当按键帽202往箭头A方向移动时,立即触发侧向键所预设的功能。此种设计可以缩减整个侧向键结构的体积,并带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按键手感。
第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