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加热式渗金属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629.3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9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留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留沪 |
主分类号: | C23C10/28 | 分类号: | C23C10/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加热 金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表面渗金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加热式渗金属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粉末渗金属(渗锌、渗铝、锌铝等多元金属共渗)设备均为卧式回转炉,炉体的形式大体上分为三类,1、分体式(上、下炉体组合);2、哈夫式(左、右炉体组合);3、轨道式(炉体利用地面轨道移位)。如图1即为一种采用分体式炉体结构的渗金属设备。它包括炉体座11、上炉体12、下炉体13、炉胆14、动力机构15、轮轴16、前后托轮17、滚轮18、轮带19及调压总成10,在炉胆14的一端设有炉胆门141,在下炉体13内安装有加热元件131。图2是另一种采用分体式炉体结构的渗金属设备,它包括炉体座21、上炉体22、下炉体23、炉胆24、动力机构25、传动机构26、前后托轮27、前后轮带28、29及调压总成20,在炉胆24的两端分别设有炉胆门241、242,在下炉体23内安装有加热元件231。图2所示设备与图1所示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炉胆的两端都伸出在炉体外,并在炉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炉胆门。由图1、图2可知,这种形式的炉体均不能将炉胆封闭加热,由此造成的弊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炉胆门开设在引出炉体的炉胆(内胆、筒体)的一端或两端,这样伸出炉体外部的炉胆消耗巨大的热能,浪费能源;
2、炉温不均衡,从炉膛内部到近炉门部位的温度是递减的,近炉门口部位的工件渗层厚度过小,造成返工浪费,且质量无保证;
3、由于炉胆门开设在炉胆的端面,被渗工件进出炉只能在水平方向作位移,需设计专用的牵引机械设备,目前国内此类设备极少,均未达到理想要求。为解决工件进出炉的困扰,有些厂家配备了铲车用做牵引,操作繁琐;
4、由于采用水平进出料方式,均不可避免地会将部分炉料(粉末)带出炉胆,引起扬尘和撒漏,生产环境极为恶劣,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生产原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封闭加热式渗金属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封闭加热式渗金属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在炉胆上设有炉胆门,所述的炉胆为全部设置在炉体内腔的内胆,所述的炉胆门开设在炉胆的侧壁。
所述的炉体包括由上、下炉体组合而成的分体式炉体,由左、右炉体组合而成的哈夫式炉体,以及利用地面轨道移位的轨道式炉体。
所述的炉体为由上、下炉体组合而成的分体式炉体,所述的炉胆两端分别连接有一轮轴,两轮轴分别从炉体的两端穿出并分别通过一个滚轮架设在一组托轮上,其中一轮轴与动力机构传动相连。
所述的炉胆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其它多边形。
所述的炉胆门为一个,该炉胆门的长度与炉胆的长度一致。
所述的炉胆门为一个,该炉胆门的长度小于炉胆的长度。
所述的炉胆门为两个,两个炉胆门排成行设置在炉胆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炉胆(内胆、筒体)为整体封闭加热,热效率高、节约电能;
2、由于被渗工件置于封闭加热的炉胆内部,温度均衡,故渗层质量优异;
3、因炉门置于炉胆的侧面部位,只要开启炉门,被渗工件进出炉胆极为方便。且炉料(粉末)易于回收,无扬尘现象;
4、炉胆门置于炉胆的侧面部位,能最大限度利用炉胆的内部空间,且被渗工件均可集装于料筐中,一次动作便可完成装卸工序,装炉量大,操作方便;
5、能节约电能、节省金属原料、保护环境、提高效率,拓展了粉末渗金属的应用领域,具有其他粉末渗金属设备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渗金属炉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另一种渗金属炉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封闭加热式渗金属炉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渗金属炉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各种炉胆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炉胆内放置工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炉胆内放置工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留沪,未经黄留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弯折结构
- 下一篇:农田灌溉小功率地埋机井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