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层室内燃气竖直式管道固定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408.6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7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 室内 燃气 竖直 管道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燃气供应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燃气管道的固定支架。
技术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在城市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发展高层建筑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各地区的建筑物高度也在不断攀升。在这些超高层的建筑物中,燃气管道的敷设也往往在垂直方向上达到数百米高。譬如在类似金茂大厦的超高层建筑中,燃气管道按照设计要求将敷设达到四百多米的高度。而以往成熟的燃气管道敷设技术主要是应用于一百米左右高度的建筑物。如此不同以往的高度要求使燃气管道的敷设面临新的问题,对燃气管道的敷设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超高层建筑供气技术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主要源自高度对燃气管道的影响。高层建筑的燃气内管敷设面临以下问题:1、管道自重的克服;2、管道的稳度控制;3、管道晃动的克服;4、气体在管道中流动而产生的震动如何减小;5、管道弯曲的克服;6、管道自身的热胀冷缩。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恰当的地方设置管道支架。其中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固定支架。支架通常依建筑物墙体设置,管道敷设在其上方或侧方。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具体实施方案,管道1敷设在位于墙体2一侧的支架3上,管道1与支架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另一具体实施方案,管道1敷设在位于墙体2侧方的支架3中。在现有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依建筑物顶部设置吊架,将管道固定在吊架中。但吊架因其稳定性较差一般较少使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的支架及吊架通常采用角钢、槽钢等制作。
由于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超高层建筑中为燃气管道预留的管道井的内部尺寸一般很小,并且由于结构的需要随着层高的增加管道井的尺寸会有变化,即管道井的上层与下层大小不一致。较有利的技术方案是管道井的井壁构成中至少有一壁是实墙,以用于支架的固定,而其他壁可以是轻质的防火阻燃材料等不承重材料。但即使如此,仍然可能存在以下缺陷:如果管道井是狭长型的,可用于固定支架的墙体距离管道可能有一米甚至更多,形成悬臂梁结构,而其他三壁为不承重材料,这样的臂梁结构对燃气管道固定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极为不利。如果要加大、加固支架结构以提高稳定性,又受到管道井尺寸的限制,并且增加了管道安装的作业难度。并且,多种不同尺寸的支架并用也使支架的加工成本及时间增加,施工的复杂性也增加。
因此,现有技术中单纯的悬臂梁结构的固定支架,在某些实施环境中具有稳定性及牢固性不足或施工难度增大,成本增加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及牢固性良好,便于批量制作、施工方便的低成本的用于超高层室内燃气竖直式管道的固定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室内燃气竖直式管道的固定支架,包括与建筑的楼板中埋设的钢筋固定连接用的底板,所述底板中开设有用于贯穿燃气管道的通孔,所述底板在所述通孔中沿轴向固定设置一套管,所述套管用于与贯穿其中的燃气管道焊接固定,所述底板开设有通风孔。
较佳地,所述通风孔为环形通风环。
较佳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套管之间固定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筋。
本发明的超高层室内燃气竖直式管道固定支架,由于采用了简支梁类型的结构,改善了支架的受力状况,使承受管道自重的支架受力更均衡,同时提供了良好的通风条件,改善了管道使用中的安全性,节约了支架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一具体实施例的纵向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固定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固定支架使用状态的纵向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固定支架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加强型多缸柴油机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