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的斜度分丝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7105.4 | 申请日: | 2007-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靳向煜;游锦璋;杨光;吴海波;殷保璞;黄健华;姜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绍兴市耀龙纺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3/00 | 分类号: | D04H3/00;D04H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林德杰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粘法成网非 织造 斜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的斜度分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宽狭缝式牵伸器,当使用的气流牵伸压力过大,尤其是采用正压牵伸时,长丝离开牵伸器出口过程中,由于牵伸本身加工精度、外界气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和网帘运动相垂直方向上长丝的铺网不匀。由于其他装置只是在网帘的运动方向上采用了开口结构,限制了长丝的横向摆动,尤其是在网帘运行速度较高时,纵横向强力比仍然很大。
改造前 改造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气流牵伸装置长丝成网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纵横向强力比过大等问题,采用一种斜度分丝装置,该部件不仅能改善长丝成网的均匀性较低、随即性较大等缺点,并且能从根本上改变成网后非织造布纵横向强力比过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的斜度分丝装置,包括下列结构:组成通道1的两侧锯齿I和II为一端和分丝装置本体3相连的棱柱形结构,锯齿2的正面投影为四边形,锯齿2与牵伸器5壁面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的分丝装置本体3固定在牵伸器5上。
所述的通道有两侧开口的立体三棱柱空腔,开口的正面投影为梯形,通道的顶部与底部宽度不相等,分丝装置本体3通过螺栓4与牵伸器5固定连接;
所述的锯齿2表面与网面水平方向成60°~85°,锯齿2与牵伸器5壁面倾斜40-135度;
所述的锯齿2是梯形、矩形或菱形。
本实用新型用于改善气流牵伸成网均匀性,能降低并控制成网后布面的纵横向强力比,部件总长度与牵伸器出口或狭缝宽度相等,高度和宽度远小于长度的梯形体,长丝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由通道1中通过,由于通道1体积由小变大并有向四周扩大的趋势且与网面倾斜一定角度,气流会产生扩散作用,同时,纤维受气流的黏性摩擦作用加大了螺旋形下降的趋势,有利于纤维在横向上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斜度分丝装置安装于牵伸器5底部气流出口处或喇叭口状牵伸器5的中间狭缝处,当长丝通过该部件时,通过分丝部件通道1与锯齿2表面的丝束由于通道结构的原因,气压的大小和气流的流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长丝的运动路线和运动方式,增大长丝在垂直于网帘运动方向的摆动,实现对长丝成网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同时,纤维受气流的黏性摩擦作用加大了螺旋形下降的趋势,有利于纤维在横向上的混合。在实现长丝成网可控性、稳定性基础上,提高布面纵横向强力比,在与网帘的运动速度、成网高度相配合的基础上,纵横向强力比可达到小于1。
附图说明
图1斜度分丝装置的立体图。
图2斜度分丝装置的仰视图。
图3斜度分丝装置的主视图。
图4斜度分丝装置的左视图。
图5斜度分丝装置的斜视图。
图6斜度分丝装置装配图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的斜度分丝装置,装置为总长度与牵伸器5出口或狭缝宽度相等,高度和宽度远小于长度的梯形体,一侧为锯齿状结构,由通道1、锯齿2和分丝装置本体3组成,分丝装置本体3通过螺栓4连接于牵伸器5出口或狭缝处,锯齿2表面与网面水平方向成75°~85°,最好为80°,锯齿2为多边形,一般选自梯形、矩形或菱形,各各锯齿2之间相互组成立体三棱柱形通道,锯齿2的数目由牵伸器的开口长度和锯齿2的宽度来确定,锯齿2突起的正面角度可垂直于牵伸器内表面也可以与其成一定倾斜角度,一般最好在45°~13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绍兴市耀龙纺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绍兴市耀龙纺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喷嘴式气流粉碎装置
- 下一篇:电磁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