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氨为原料回收烟气中SO2的塔状组合式脱硫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023.X | 申请日: | 200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娄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爱娟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C01B17/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237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回收 烟气 so sub 组合式 脱硫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反应器。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的方法很多,根据采用的脱硫原料的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方法。
以氨为原料,回收法回收烟气中的SO2,是一种典型的回收法,许多专利公开了所说的回收法和脱硫反应器,如中国专利ZL99113403.6、ZL02133906.2、和ZL02266994.9,和美国专利USP5362458,USP6221325,USP6187278等,工业生产的实际表明,上述专利公开的方法和脱硫反应器,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脱硫效果,但是,还存在投资高,能耗大,防腐蚀问题难以解决的缺陷。因此,开发研究新的以氨为原料,回收法回收烟气中的SO2的脱硫反应器,成为有关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以氨为原料回收烟气中SO2的塔状组合式脱硫反应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以氨为原料回收烟气中SO2的塔状组合式脱硫反应器,包括:
壳体;
设置在壳体内上部的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所说的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包括与设置在壳体上部的循环吸收液和氨入口相连通的吸收液喷淋雾化构件;
设置在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下方的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
设置在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和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之间的烟气出口:
设置在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中一侧的由直板和折板构成的分隔板,所说的折板与壳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直板插入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中,直板与壳体内壁之间为清夜区;直板下部为稠液区;
设置在直板下部稠液区、壳体上的硫铵料浆出口;
设置在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中部的空气入口;
设置在清夜区处的循环吸收液出口;
设置在亚硫铵氧化及硫铵结晶耦合区、折板上部的母液入口;
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烟气入口;
设置在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上部的循环吸收液入口;
设置在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下部的补充工艺水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在于:热烟气的增湿降温与SO2吸收两个功能耦合在一个区域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节省投资,亚硫铵氧化和硫铵结晶两个功能耦合在脱硫反应器的下部区域内,氧化和结晶同时进行,充分利用氧化反应器需要的停留时间,也为硫铵结晶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并确保能够得到大颗粒的硫铵晶体,不仅节省投资,也节约能耗。
由于以上四个功能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一个组合式脱硫反应器。此外,该脱硫反应器还有一个的特点:高温热烟气从反应器顶部进入,与吸收液在反应器中并流接触,不存在常规脱硫反应器中存在的速度极限和严重的液沫夹带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于整个脱硫系统,脱硫原料(进料)是氨、水和空气,脱硫产品是固体硫铵,不产生任何形式的新的废水、废渣和废气。总之,该发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塔状组合式脱硫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以氨为原料回收烟气中SO2的塔状组合式脱硫反应器包括:
壳体1;
设置在壳体1内上部的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2;
所说的烟气降温及SO2吸收耦合区2包括与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循环吸收液和氨入口101相连通的吸收液喷淋雾化构件,所说的吸收液喷淋雾化构件优选喷嘴13;所说的喷嘴13优选螺旋喷嘴,即在喷嘴13内设有螺纹,喷嘴13内径为10-100mm,喷嘴1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处理的吸收液的量决定,每个喷嘴液体喷淋量为10-100m3/h,喷嘴材质为耐磨耐腐蚀材料,包括SiSiC,陶瓷、聚胺酯、聚四氟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其中优选SiSiC、陶瓷和聚胺酯。喷嘴的数量按每个喷嘴液体喷淋量10-100m3/h,喷嘴内径10-100mm确定。吸收液的喷淋密度在10-200m3/m2/h,优选在20-80m3/m2/h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爱娟,未经娄爱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维立体纵横弹子防盗锁锁芯
- 下一篇:水陆两用休闲渡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