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多边形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方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6787.7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学玉;任家佳;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E02D5/44;E02D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边形 预应力 钢筋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多边形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方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中普遍应用的桩基础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方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钢管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预制混凝土方桩摩擦面积大、承载力性能好、制造容易,但是存在着自重较大;施工中易出现裂缝,耐久性较差,而且由于沉桩设备能力有限,桩基最大截面受限制,沉桩挤土量较大,会对周围构造物造成消极影响且可能会破坏地下管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质量也很可靠,但是由于其外表光滑,在作摩擦桩使用时摩阻力小,且由于薄壁管桩的抗弯能力较差,所以在很多工程中不得不扩大管桩外径,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承载力性能和材料利用率,并降低工程造价的内多边形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方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多边形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方桩,包括桩体1、桩端5,该桩体1截面形状外呈正方形2内呈空心正多边形3。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正多边形3边数为双数。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正多边形3为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中,桩端5呈开口型或闭合型。
本实用新型中,开口型桩端5呈倒八字形6或平直型7。
本实用新型中,开口型桩端5由扩底8封口。
本实用新型中,闭合型桩端5呈尖锥型,即为闭合尖锥型桩尖9。
本实用新型中,方桩桩端扩底8可以采用废弃工业垃圾、炉渣、建筑垃圾、软土、硬土等封口。
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或者避免沉桩对桩周土的挤压以及对地下管线的损坏,并能够很好的与现有制造设备和技术相结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提高单位体积的摩擦面积,提高承载力性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如下: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截面形状设计为外壁为正方形内为正多边形孔的空心方桩,其中内多边形孔的边数为双数,形状尤以正八边形为最佳,桩端使用倒八字形开口端头或者平直型开口端头,或者使用闭合尖锥型桩尖。
本实用新型空心方桩根据工程中的地质条件、承载力大小以及施工条件和对施工环境要求的不同,由预制厂进行工业化生产出截面大小不同的内多边形孔空心方桩,可以避免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地下管线的破坏,污染非常小,承载力高,抗拔性能好,对相同地质环境和相同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得出的经济分析,相同单位承载力的内多边形空心方桩的工程造价为实心方桩的58%~86%。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示。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倒八字形开口型端头图。
图4为尖锥形桩尖图。
图5为桩端扩底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桩体,2为桩体1截面形状外正方形,3为桩体截面形状内空心正多边形,4为钢骨架,5为桩端,6为倒八字形开口桩端,7为平直型开口桩端,8为桩端扩底,9为闭合尖锥型桩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内多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方桩截面形状为外壁为正方形2内为空心正多边形空心3的空心桩体1,最小截面b×b=25×25(厘米),最大截面b×b=100×100(厘米),内多边形空心3采用正八边形,桩端5可以使用倒八字形6开口端头或者桩端5可以使用平直型7开口端头,或者桩端5可以使用闭合尖锥型桩尖9。桩体可由预制厂进行生产,采用静压法或者锤击法进行施工。桩的上端与承台连接钢筋首先在方桩空心吊底模植入钢骨架4,然后浇筑混凝土,可以按照设计长度通过分段沉桩分段取土成桩工艺顺序实施。当桩端5使用倒八字形6开口端头或者平直型7开口端头时,可以用人工方法制作桩端持力层,由废弃工业垃圾、炉渣、建筑垃圾、软土、硬土等分批投入内多边形空心3中,通过静压法或者锤击法将孔内材料挤出,形成桩端持力层;当使用闭合尖锥型桩尖时,则直接由静压法或者锤击法施工,由闭合尖锥型桩尖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6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热式电取暖器
- 下一篇:带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