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6640.8 | 申请日: | 200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3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8 | 分类号: | G12B9/08;G02F1/133;G09F9/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便于液晶显示器装箱运输的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CD)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LCD显示器已逐渐取代纯平显示器(CRT)成为市场的主流显示器产品,与CRT相比,LCD显示器外观更加漂亮,且体积小质量轻,而画质也更为细腻,因而越来越受大广大用户的青睐。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已与纯平显示器相差无几,而随着液晶显示器出货量的增加,尽量减少其运输成本可使液晶显示器厂商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
在液晶显示器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对其支撑装置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种好的液晶显示器支撑装置不仅可使产品更加美观,还可以为用户使用带来方便,如果在支撑装置与显示器之间采用一种良好的结合方式,可以使组装及装箱运输过程更加方便,且能够减少成本。
当前的液晶显示器支撑装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完毕后,面板仅可以做小角度的旋转,通常情况下为介于前倾角5度和后仰角15度范围之内,如此在产品装箱运输时,若整体装箱则占用较大空间且稳定性也不太好,因而需要将显示器底座部分和面板部分分开来运输,之后再重新进行组装。如此浪费时间且增加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以克服现有液晶显示器需将底座与面板分开运输而导致运输不便且成本增加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包括:一底座和一轴接部,该轴接部设于显示器面板背部壳体与底座之间,且该轴接部包括:一轴部,该轴部与底坐相固接;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固定于显示器面板背部壳体表面,且与该轴部两端相轴接,即该显示器面板可通过该连接部绕轴部旋转;且该轴部两端表面一侧各设有一滑动片,该滑动片指向轴部外侧的一端凸出形成一卡板,该轴部上与该卡板对应的位置还固定有一卡件,该卡件位于连接部与轴部相接位置的内侧,该卡件上设有一卡孔,该卡板可滑入该卡孔内,且该滑动片的卡板部分滑入该卡孔内后,该连接部上与该卡板对应位置还设有一限位结构,如此显示器面板通过连接部绕轴旋转至一定角度时该限位结构与该卡板的两侧相抵触,从而可限制显示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且该滑动片上设有一条形孔,该滑动片通过一固定件穿过该条形孔固定于该轴部上,松动该固定件,即可使二卡板从卡孔内退出,此时限位结构无效,显示器面板可以绕轴旋转至与底座平行即后仰角9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使得显示器在装箱运输时不用再将支撑装置和显示器面板分开运输,只用松动该结构上的滑动件即可使显示面板平放于该支撑结构上方,如此既节省空间且可稳定运输,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的轴接部在滑动片滑入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的轴接部在滑动片滑出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的轴接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液晶显示器支撑结构其组成及技术特征有进一步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支撑结构包括一底座(未图示)和一轴接部,该轴接部设于显示器面板(未图示)与底座之间,该轴接部包括一轴部10,该轴部10上设有若干个螺丝孔101,且该轴部通过若干个与螺丝孔101相对应的螺丝(未图示)固定于显示器底座上;该轴接部还包括一连接部20,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为两片金属板20,该两片金属板20表面设有若干螺丝孔201,该连接部20通过若干个与螺丝孔201相对应的螺丝(未图示)固定于显示器面板背部壳体上,该两片金属板20外侧一端弯折形成一弯折部21,该二弯折部21分别与该轴部10两端相轴接,即显示器面板可通过该连接部20绕该轴部10旋转,且该轴部10两端还设有两松紧螺丝14,用以固定连接部20,并可通过该二松紧螺丝14调节弯折部21与轴部10之间旋转摩擦力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6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