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6264.2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金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伟民 |
主分类号: | B60R13/04 | 分类号: | B60R13/04;B60R19/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傅强国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壳体、保险杠等外露部件上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壳体、保险杠等外露部件由如金属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制成,且表面具有涂层。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硬度较高,在汽车与汽车的相互擦碰过程中会导致外露部件产生划伤、变形甚至碎裂,同时表面涂层材料也会很容易裂开甚至脱落,这不但会直接导致汽车使用者的维修费用增加,更会降低汽车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汽车壳体、保险杠等外露部件设置防护结构,以降低汽车在相互擦碰过程中的损坏程度,更希望能够避免汽车在擦碰过程中的损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汽车壳体、保险杠等外露部件的外露部位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由橡胶、树脂材料等性能较软的软质材料制成。在该防护结构中保护层可以通过套接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外露部件上,也可以通过粘合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外露部件上。该保护层可以由软质材料制成一层的实心结构,也可以由至少两层软质材料粘合而成,并进一步包括缓冲层。在缓冲层中可以充入液体,以进一步加强对外界冲击力的吸收作用。
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防护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汽车在相互擦碰过程中所产生的划伤、变形及其他损坏,以降低汽车使用者的维修费用,并能有效地节省汽车使用者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
图1显示了通过套接方式将保护层连接到汽车保险杠框架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显示了通过粘接方式将保护层连接到汽车保险杠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是具有网格状结构的保护层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B是具有蜂窝状结构的保护层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护结构,该汽车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汽车外露部件的外露部位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通过套接或粘接等方式设置到汽车外露部件的外露部位,以起到保护该外露部件的作用。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以截面图的形式显示了通过套接的方式将软质材料制成的保护层2连接到汽车保险杠的实施例。保护层2由软质材料制成,利用其自身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套接在汽车保险杠1的外露部分上。这样的套接形式的配合不但不易脱落,且通过在保险杠1的外露部分套接了保护层2后能够在汽车的擦碰过程中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汽车壳体的划伤、变形等损坏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或其他软质材料制成。同时,这种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汽车壳体及其他外露部件的外露部位,而不仅仅限于汽车保险杠。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改变汽车外露部件的结构与形状,以实现保护层与外露部件之间更加容易及稳固的套接。
图2以截面图的形式显示了通过粘接的方式将软质材料制成的保护层2连接到汽车保险杠上的实例,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通过粘接层4连接到汽车保险杠3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层2能够很容易的连接到保险杠3上而不易脱落,并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汽车保险杠外露部分的作用。同样,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可以由橡胶、树脂材料或其他软质材料制成。且这种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汽车壳体及其他外露部件的外露部位。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保护层2均是由橡胶等单层软质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而保护层2也可以如在下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层2均由单层软质材料构成。本发明中的保护层也可以使用多层软质材料复合而成,图3就显示了由多层软质材料构成的保护层2的结构形式。图3A中显示的保护层2由覆盖层21和缓冲层22两层粘接构成,其中覆盖层21为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缓冲层22为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并通过粘接层23直接连接到汽车外壳5上。通过缓冲层22的网格状结构可以很有效的吸收外界的擦碰力,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汽车车体。图3B显示了另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缓冲层22,该缓冲层具有与上述缓冲层相同的功能与效果。作为变形例,还可以在缓冲层与汽车壳体之间再设置至少一层软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伟民,未经金伟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6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