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65123.9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睿;姜友清;晏湘莲;刘晟昱;尹乐军;敖英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H02K7/10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美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翠梅 |
地址: | 412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助力 转向器 电机 蜗轮 蜗杆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当电机带动蜗杆转动时,由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工作时的反作用力,使蜗杆总滞后于电机转动,而蜗杆与电机轴为花键联接,在电动助力转向器频繁换向的过程中,由于花键的配合间隙而产生换向异响。同时由于在电机和蜗杆壳体上的安装孔机械加工误差,造成电机与蜗杆在装配过程中产生同轴度偏差,蜗杆与电机轴产生转动干涉,从而造成电机疲劳损坏,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导致电动助力转向器性能和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消除换向异响、延长电机寿命、提高电动助力转向器性能的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
包含有电机,电机轴承,压盖螺母,电机轴,蜗杆,蜗轮,主要特点是连接在电机轴承上的电机轴通过压盖螺母与电机固定连接,电机由螺钉固定在壳体上;蜗杆一端由销钉固定在电机轴上,另一端与蜗轮啮合并由轴承支撑在壳体上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电机轴通过电机轴承的连接被压盖螺母固定在电机体上,限制了电机轴的轴向移动,蜗杆与电机轴被销钉连接为一个整体,当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时,不会由于蜗轮的反作用力使蜗杆产生轴向移动,保证了转动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2、蜗杆与电机轴与销钉连接为一个整体,能更好的保证蜗杆与电机轴的同轴度要求,从而提高了蜗杆和电机轴的旋转精度,保证灵活性。消除了由于花键连接造成的换向异响,提高了整体的舒适性。
3、蜗杆和电机轴为过渡配合,保证了同轴度要求,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转动干涉,整体的旋转精度高,电机轴承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径向力减小,从而减少了电机轴承的磨损,达到保护轴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电机轴承,3压盖螺母,4螺钉,5电机轴,6销钉,7蜗杆,8壳体,9轴承,10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包含有电机1,电机轴承2,压盖螺母3,电机轴5,蜗杆7,蜗轮10的电动助力转向器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连接在电机轴承2上的电机轴5通过压盖螺母3与电机1固定连接,蜗杆7一端由销钉6固定在电机轴5上,另一端由轴承9支撑固定在壳体8上,蜗杆7与蜗轮10啮合。电机1由螺钉4固定在壳体8上构成一整体,电机轴5带动蜗杆7从而带动蜗轮10一起转动,蜗轮10给蜗杆7一个反作用力,蜗杆7有了轴向移动的趋势,蜗杆7将这个反作用力传递给电机轴5和电机轴承2。当电机轴承2受力时,电机1的壳体和压盖螺母3限制了电机轴承2和电机轴5的轴向移动,达到了限制蜗杆5轴向移动的目的。电机轴5与蜗杆7通过销钉6刚性连接在一起,消除了由于花键连接造成的换向异响,提高了旋转精度,延长了电机轴承2、轴承9的使用寿命,同时消除了蜗杆的轴向移动,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5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