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式重力排灰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5115.4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8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星明 |
主分类号: | B65G53/46 | 分类号: | B65G53/46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邬松生 |
地址: | 417009湖南省娄底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重力 排灰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灰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保、冶金、矿山、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在灰斗、料仓下进行排灰、卸料和给料的偏心式重力排灰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排、卸料设备上普通采用的排灰(卸料)阀主要有两种:一是星形排灰阀(也叫刚性叶轮给料机),另一种是翻板阀。
星形排灰阀的阀壳在叶轮旋转中心上是左右对称的,进料口中心对相于叶轮旋转中心也是对称的。叶轮外缘和阀壳内腔都是通过机加工,并达到一定的加工精度和配合精度。料仓、灰斗中的物料对叶轮不产生切向力,叶轮不会自行旋转,需在叶轮轴上外接传动机构,普通使用的传动机构是带电机的摆线针轮减速机。由于这种形式的阀门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给料、卸料均匀稳定,它有实现远程控制等优点,应用场合比翻板阀更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结构笨重,排灰阀的本身重量还不及传动减速机和电机的重量;二是当进料口物料发生堵塞现象时,电机还是按设定程序工作,容易使电机过载而烧毁;三是配有电机减速机和传动机构,制造成本较高,安装维护复杂繁重。除此,电机还要消耗一定的能源,长期运行,费用不少。
翻板阀的结构原理就是利用料仓或灰斗中物料的重量对阀板的压力使阀板打开,料仓和灰斗中的物料卸下一定量后,阀板上的压力减少即自动关闭。阀板轴的外伸端上设有丝杆和重锤,调整重锤在丝杆上的位置,改变阀板动作时的重力臂大小,从而调节翻板动作的频率。为了实现阀板动作启闭的远程控制,有的翻板阀采用气缸或电液推杆代替丝杆和重锤,这种结构形成的阀门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串气、漏风现象严重,在气力输送系统和除尘系统的灰斗中的应用效果也不是很好;二是不能保证卸料均匀平稳,卸料时,在卸料处会因物料的冲击产生较大的扬尘。由于卸料的不均匀性,它不能用在给料系统中;三是阀板容易变形,使关闭不严密,特别是采用气缸或电液推杆启闭时更严重;四是结构几何尺寸较大,对料仓、料斗处的空间布置不利;五是为保证卸料时不漏风,翻板阀上下两阀板的动作要求不同步,需有一定的时间差,在实现远距离控制时增加了控制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好、制作成本低、适应性强、维护简单方便、不需传动装置即可工作、能实现自动远程控制和手动控制的有节能效果的偏心式重力排灰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偏心式重力排灰阀主要包括电磁制动器、小端盖、大端盖、叶轮、壳体、阀轴、摩擦盘、调节手轮及轴承和油封等。因金属材料制作一个蜗壳形偏心式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内腔是两个不同心的圆柱面,大圆柱面用于安装大端盖,小圆柱面为叶轮的旋转密封面。用第一紧定螺钉将大端盖连接在壳体上,同样用第一紧定螺钉将小端盖与大端盖相连。带轴套的阀轴支承在壳体两边小端盖中心孔中的深沟球轴承上,叶轮与阀轴为销键固定连接。因壳体内腔的小圆柱面为叶轮的旋转密封面,因此叶轮与壳体的内端面及壳体内腔的小圆柱面有一定的间隙,这间隙能保证叶轮自由旋转。无论叶轮是否旋转,不会有灰尘跑出。壳体的进料口中心偏离叶轮的旋转中心,由物料(主要是灰料)由壳体的进料口进入排灰阀时,物料作用于叶轮的一侧给叶轮一个切向力使之失去平衡而旋转,将物料从进料口端带向出料口端面卸出。在用于支承阀轴的两小端盖上的深沟球轴承装在阀轴的c段和c′段。在深沟球轴承的两端面都装有骨架式油封,这种骨架式油封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紧挨深沟球轴承用内紧定螺钉把轴承压盖与小端盖相连。在阀轴的e′段和f段装有由摩擦盘、平面推力轴承、弹簧及调节手轮构成的手动摩擦式制动机构,其中摩擦盘采用轻质耐磨材料制作,它随阀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旋转惯量很小,不会影响叶轮旋转的灵活性。手动摩擦式制动机构能改变阀轴上叶轮的旋转速度,并且可以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矩,减少电磁制动器的负载。在阀轴的e段装有电磁制动器,它可使阀轴上的叶轮转动或停止。手动摩擦式制动机构和电磁制动器都能满足较大的制动力矩。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偏心式重力排灰阀与现在使用的星形排灰阀和翻板阀相比,其技术效果在于:
①密封效果良好。叶轮在与壳体内腔的接触处能把壳体进料端和出料端完全隔开(留有必要旋转的间隙),在叶轮旋转时,叶轮上的叶片可依次通过接触处,保证在卸料时不会产生漏气、漏风现象,在叶轮不旋时,所留间隙不会使物料自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星明,未经谢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5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