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环保型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934.7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5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艾元方;蒋受宝;蒋绍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G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热值 燃料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高温空气燃烧和高效燃烧气化优势,以减少低热值燃料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和抑制二恶英生成为使用目的的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适用于低热值煤、生物质燃料和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节能、低污染处理场所使用。
背景技术
我国生物质燃料分布极其广泛,总量也十分巨大,仅农村每年产生的生物质燃料可折合2.7×109t标准煤,占农村总能耗40%左右,其中秸秆产量超过700Mt,谷壳40Mt。但是,目前生物质利用程度不高,大量宝贵的生物质燃料被白白浪费。全国有近一半的秸秆在田间直接焚烧,木材加工、木制品生产产生的大量木屑、锯木等被废弃,食品加工产生的壳、皮等被当作垃圾填埋。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1998年产量达到150Mt,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然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率只有57.3%,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不超过20%,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处理,有300多个城市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等环保问题。研发新型低热值固体燃料燃烧气化新技术,可扩宽城市生活垃圾、部分工业垃圾、医疗垃圾、生物质、造纸厂污泥及低热值煤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新能源开发水平,缓解我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目前许多垃圾焚烧电站利用蓖式炉焚烧废料,其综合热效率只有15~20%,产生的HCl常常造成锅炉管道的严重锈蚀。为避免管道锈蚀带来的问题,有采用流化床处理可燃废弃物,热效率增加到30%。常规的低温燃烧气化存在许多问题:热效率不高;因燃料热值低,燃烧温度不高,燃烧不稳定;生成强腐蚀性焦油;有异味的高分子有机物未得到有效处理,使用环境污染严重,有明显异味;有二恶英气体生成;反应不完全,合成燃气热值低。开发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型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具有明显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低热值固体燃料低温燃烧气化出现的燃烧温度不高、燃烧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有二恶英生成,热效率不高等缺点,本实用新型吸收高温空气燃烧传热优势,提供一种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和空气预热,并优化燃料和空气在炉内的流动传热和燃烧,组织高效燃烧气化区的节能环保型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
节能环保型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燃气快切阀,蓄热燃烧器,呈圆柱形的燃烧气化室,呈圆形且均孔的阻渣板,呈圆台形倒置的集渣室和空燃气换向阀,在燃烧气化室顶壁面中心位置上设置进料口,燃烧气化室的底面和集渣室的大底面通过阻渣板相连通,排渣口设置在集渣室小底面中心位置上,蓄热燃烧器成对选用且对称布置在燃烧气化室的侧壁上,蓄热燃烧器的中心轴线延长相交于阻渣板的中心,燃气快切阀安装在燃气管上。
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燃烧气化反应速度快,燃烧气化效率和热效率高,缩容效果明显,使用干净且无异味,二恶英排放极低,燃料适应性强。各类以减少低热值燃料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为目的场所均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环保型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低热值燃料处理装置本体主要包括圆柱形燃烧气化室3,圆形均孔阻渣板6,倒置式圆台形集渣室7和2个非预混型蓄热式燃烧器2和5,进料口设置在燃烧气化室3顶壁面中心位置上,燃烧气化室3底面和集渣室7大底面通过阻渣板6相连通,排渣口设置在集渣室7小底面中心位置上。实用新型本体内腔可划分为燃烧气化区、恒温阻渣区和集渣区。燃烧器2和5包括球形或蜂窝状蓄热体。选用蜂窝状蓄热体时气流通道孔径大于3mm,以便防止液体物质冷凝阻塞气流通道。燃烧器2和5通常成对选用,对称布置在燃烧气化室3的侧壁上,两个燃烧器中心轴线向下倾斜且延长相交于阻渣板6中心区域。阻渣板6可由多层均匀布孔的阻渣板组成,阻渣板蓄热性能良好,能恒定燃烧气化室3温度。阻渣板6钻有渣孔,上层阻渣板渣孔大,下层阻料板渣孔小,上下阻料板渣孔交错排列。液渣穿过阻渣板6渣孔下落到集渣室7。
实用新型的附属装置包括4个燃气快切阀1、4、8和9,空燃气换向阀10。燃气快切阀1和4分别安装在外部燃气管道上,燃气快切阀8和9分别安装在合成燃气管道上。经燃气快切阀2送入的外部燃气和经快切阀8送入的部分合成燃气汇入燃烧器2燃气管,经燃气快切阀4送入的外部燃气和经燃气快切阀9送入的部分合成燃气汇入燃烧器5燃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9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式腔内二尖瓣环
- 下一篇:眼内晶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