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微调结构的滑轮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4380.0 | 申请日: | 200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9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詹惇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惇昇 |
| 主分类号: | E05D13/00 | 分类号: | E05D1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微调 结构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轮组,尤指一种安装在轨道门底部,藉由该滑轮组内的微调结构作升降调整的具有微调结构的滑轮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轨道门,其大都是在轨道门的底部安装固定有滑轮,藉此使轨道门经由滑轮在轨道上行驶,以作开门或关门的动作;但,当轨道门尺寸制作有些许的误差,而有空隙产生时,一但轨道门安装在轨道上时,其滑轮即无法很准确地与轨道相接触,而造成轨道门在拉动时即无法很顺畅地拉动,甚至误差过大时,整个轨道门须重新制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微调结构的滑轮组,其可使滑轮组藉由一微调结构作升降调整,使轨道门在安装于轨道上时,能保持轨道门水平拉动时的顺畅性与准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微调结构的滑轮组,其包括:一壳体,包含一凹槽;一盖板,锁固于该壳体的一侧;一滑轮组,装置于该凹槽内,包括一滑轮及一棘齿部,其中该滑轮设有一凸轴,该棘齿部设于该滑轮的一侧,呈纵向排列;
一微调结构,连接于该壳体,并与上述滑轮组的棘齿部相啮合。
如此,该滑轮组安装在轨道门底部时,藉由滑轮在轨道内移动,当轨道门尺寸的制作有些许误差而有空隙产生时,即可藉由调整该微调结构作升降的调整,以此微调轨道门的装设;另,该主动轮的一端具有十字刻痕,便于使用者操作微调,且由于该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从动轮与滑轮所设的棘齿部相啮合,故当欲调整滑轮的升降高度时,即可藉由手工具微调该主动轮以达到调整的目的;再,限定板的设定使微调主动轮时,其主动轮转动时会受到限定板的抵挡而产生喀喀声,且经由该限定板的卡合端的抵挡,令主动轮无法自行的转动,而能保持在所设定的位置处。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滑轮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轮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轮组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轮组安装于轨道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轮组的动作示意图。
标号说明:
滑轮组S 轨道门D 壳体10
容置空间11 枢接孔12、21 盖板20
滑轮组30 滑轮31 棘齿部32
凸轴33 微调结构40 主动轮41
从动轮42 限定板43 枢接座50
枢接板51 贯穿孔501、511 凸柱5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微调结构的滑轮组,本实用新型的滑轮组S应用在轨道门D上,其中,该滑轮组S安装在轨道门D的底部,令轨道门D可藉由滑轮31在轨道内移动,该滑轮组S包括有一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用以安装滑轮组30,并由一盖板20盖合锁固住,而滑轮组30组装在一枢接座50内,并由一枢接板51盖合住,枢接座50与枢接板51皆具有一开口,使滑轮31得以枢转调整高度及接触轨道,进行滑动,其中,该滑轮组30于底部形成有一半圆弧轮面;此外,该滑轮组30设有一凸轴33,而壳体10、盖板20、枢接座50及枢接板51在相对于该凸轴33处分别设有枢接孔12、21及贯穿孔501、511,以使该滑轮组30枢接在该壳体10及该盖板20上。且,该滑轮31以该凸轴33为轴心作枢转,而在滑轮组30一侧则设有一排纵向排列的棘齿部32。
请续参照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滑轮组S内另设有一微调结构40,该微调结构40包括有一主动轮41及一从动轮42,而壳体10、盖板20、枢接座50及枢接板51在相对于该主动轮41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穿孔,其主动轮41的一端具有十字刻痕,便于使用者利用螺丝起子对该主动轮41作微调,又该主动轮41啮合于该从动轮42,而壳体10、盖板20、枢接座50及枢接板51在相对于从动轮42的两端处亦分别设有穿孔,用以完成组接从动轮42的目的,该从动轮42与滑轮组30所设的棘齿部32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该滑轮组S包含一限定板43,其限定板43略呈一ㄗ字状,该限定板43内凹处套合在枢接座50上所凸设的凸柱52上,而其具有较长的一端作为卡合端以卡合在主动轮41的齿沟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惇昇,未经詹惇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递机构
- 下一篇: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