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控制同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4105.9 | 申请日: | 200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9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13/18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卷扬 控制 同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一种控制同步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在起吊较大重量的载荷时,一般需要采用两个卷扬(第一卷扬和第二卷扬)通过滑轮组(吊臂滑轮组和吊钩滑轮组)提升同一个吊钩,结构形式示意图见图1(双卷扬单钩的结构形式)两个卷扬(第一卷扬和第二卷扬)的钢丝绳通过两个引导滑轮(左引导滑轮和右引导滑轮)与滑轮组(吊臂滑轮组和吊钩滑轮组)连接,两个引导滑轮引导两个卷扬(第一卷扬和第二卷扬)的钢丝绳缠绕在滑轮组(吊臂滑轮组和吊钩滑轮组)。两个卷扬运转过程中需要保持钢丝绳的速度同步,否则,容易导致起升机构的损坏和安全事故。一般的设计是通过检测两个卷扬的转速来进行控制的,这种控制方式的控制精度很低,钢丝绳速度的理论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主要影响原因是两个卷扬上的钢丝绳缠绕层数和缠绕松紧程度有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两个卷扬的钢丝绳速度同步的控制精度,提高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控制同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控制同步装置,包括左引导滑轮和右引导滑轮,所述的左引导滑轮外侧固定设有左感应盘,左电检测开关与所述的左感应盘对应设置,所述的右引导滑轮外侧固定设有右感应盘,右电检测开关与所述的右感应盘对应设置,所述的左电检测开关和右电检测开关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控制同步装置,以及采用类似于上述结构的检测两个引导滑轮转动圈数的控制同步装置,两个卷扬的钢丝绳速度同步的本质,就是任意时刻必须控制两卷扬缠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长度的差值必须小于一目标值,即对两钢丝绳长度的变化量进行检测,再利用检测结果反过来分别对两卷扬的工作进行反馈控制。由于分别在两钢丝绳的引导滑轮侧面安装一个感应式的电检测开关,可以检测固定在滑轮外侧带有方形齿的感应盘。当滑轮旋转时,感应盘的方形齿和缺口分别通过检测开关,开关相应发出通和断的信号,将这些脉冲信号传递到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累计计数,按卷扬放绳旋转方向定义为“+”,收绳旋转方向定义为“-”,脉冲的实时累计数值即对应为钢丝绳长度值。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钢丝绳长度的检测,对两钢丝绳的长度差值进行比较,再通过比较结果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调节两卷扬的工作速度,使钢丝绳长度大的卷扬的速度适当降低,钢丝绳长度小的卷扬的速度适当提高,直到两钢丝绳的长度差值小于已经确定的目标值就可以停止调节过程,维持恒定的工作转速。整个控制调节过程可以采用PLC控制器编制控制程序来完成,实现全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可靠:本控制技术消除了钢丝绳缠绕层数和缠绕松紧程度的影响因素,控制精度高,对于较高的目标精度都能达到。
2、成本低廉:该控制装置可以在原有的结构和系统上进行改装升级,主要增加成本是两个电检测开关,约600元人民币。
3、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提高两个卷扬的钢丝绳速度同步的控制精度,提高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起重机双卷扬单钩的控制同步装置,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需要双卷扬起升的起重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双卷扬单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丝绳长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丝绳长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第一卷扬1和第二卷扬2的钢丝绳通过左引导滑轮3和右引导滑轮4与吊臂滑轮组5和吊钩滑轮组6连接,吊臂滑轮组5和吊钩滑轮组6提升同一个吊钩7。左引导滑轮3外侧固定设有带有方形齿的左感应盘8,引导滑轮轴12上设有与左感应盘8对应设置的感应式的左电检测开关9,右引导滑轮4外侧固定设有带有方形齿的右感应盘10,引导滑轮轴12上与右感应盘10对应设置的感应式的右电检测开关11,左电检测开关9和右电检测开关11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智能蓄电池装置
- 下一篇:三层结构绝缘复合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