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五岔路口立交桥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64095.9 | 申请日: | 2007-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8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铭钧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大盛 | 
| 地址: | 415000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路口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城市五岔路口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为缓解城市交通路口车辆通行的速度慢、等候时间长,以及人、车争道等问题,一般大中城市的交通路口都设有立交桥。目前城市交通路口的立交桥有如下缺陷:一是现有立交桥一般是设在十字型的四岔路口,五岔路口却很少见到立交桥,而五岔路口因车流复杂常给这些路口的车辆通行带来诸多麻烦;二是现有立交桥的互通性不高,车辆出、入立交桥极为不便,或车道难以选择;三是现有立交桥一般采用的直行通道,为上下重叠的多层结构,有的多达到四层,不仅施工难度大,建设费用高,还因引桥跨距长,使得占地面积大。为了降低桥面高度,这种立交桥大多设有地下车道,这不仅影响市政管道网建设,而且要在路面形成断裂带,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地域分割,造成了更多的行走不便;四是有的立交桥只刻意保证车辆通行,在建设后为弥补设计上的不足,便在立交桥上的部分路段设置红绿灯,进行强制管制,这种方法既不科学,也给车辆的自由通行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城市路口立交桥,特别是现有五岔路口立交桥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五岔路口立交桥,以方便五岔路口车辆通行,降低立交桥造价,使机动车和行人及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互不影响,方便行人。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五岔路口的地面上通过多根立柱,固定有两层桥面,上层桥面为圆环型桥面,下层桥面为每个岔道路口的右行桥面、直行桥面和左行及调头下坡引桥组成,在每个岔口的地面与下层桥面之间设有一级斜引桥,在每个一级引桥的顶端与对应的上层桥面之间设有二级斜引桥,且一级斜引桥与二级斜引桥相连贯。它的特点是:①在每个岔路口的一级斜引桥上设有五条车道,其中一条与右相邻岔路口一级斜引桥相连接的右行出车道,一条与左相邻岔路口一级斜引桥相连的右行入车道,一条与对面岔路口圆环型桥面相连的直行出(正直行和斜直行)车道,一条从二级斜引桥下来的对面岔路口直行车的直行入车道和一条从二级斜引桥下来的邻近右岔路口左行和本岔路口调头车辆的左行入车道。②每个岔路口的二级斜引桥上设有二条车道,一条是从圆环型桥面下来的对面岔路口直行下行车道,另一条是从圆环型桥面下来的相邻右岔路口左行车辆和本岔路口调头车辆的左行及调头车下行车道。③在每个岔路口一级斜引桥上的直行桥面均通过20∶1的坡度上升并与对面岔路口相对应的圆环型桥面相连通。可以使本岔路口的直行汽车从该直行桥面可以穿过圆环型桥面,和对面岔路口的二级斜引桥、一级斜引桥到正对面的岔路口路面,完成与正对面岔路口直行任务;在每个直行桥面与圆环型桥面交汇处再向左绕行1/5弧度后与斜对面岔路口的二级斜引桥相连接,并设有斜直行的下坡车道,用以完成本岔路口与斜对面岔路口的斜直行任务。④在每个岔路口一级斜引桥上所连的直行桥面中间分出有一个左行下坡引桥,该引桥与正对面岔路口一级斜引桥上的直行桥面相连接。用以完成本岔路口直行桥面上的车辆通过正对面岔路口一级斜引桥上的直行桥面并穿过圆环型桥面,和本岔路口相邻左侧岔路口的二级斜引桥及一级斜引桥到地面完成左行(左转弯)的任务;如果需要调头,该汽车从左行引桥上圆环型桥面后不从相邻岔路口的二级、一级斜引桥下行,而是继续在圆环型桥上再向左绕行1/5弧度,从本岔路口的二级斜引桥及一级斜引桥到地面,完成本岔路口的汽车调头(360°)任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由于本实用新型只设有两层桥面,上层桥面为圆环型,下层桥面为各岔路口的多条分行桥面,上下层桥面之间的每条直行桥面上只设有一个上坡桥段和一个下坡桥段,使五岔路口的汽车能在上下两层桥面之间无交叉行车,无相对行车,使汽车各行其道,因此解决了五岔路口车辆交汇的麻烦,避免发生堵车现象和车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桥底地面只设有支撑桥面的多根立柱,其余地面可以让人和非机动车辆自由通行,彻底解决了交叉路口人与汽车混行、争路的现象,可以避免发生汽车撞人的重大交通事故。
③本实用新型无下通道,不会造成地面断裂带,有利于地下市政管线的安装和管理,且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不大,因此造价相对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④本立交桥引桥段的自然空间也可进行综合利用。
⑤本立交桥属完全互通型,是目的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能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行驶驶与通行率及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安全保障和空间隔离所设计。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铭钧,未经张铭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