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64066.2 | 申请日: | 2007-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湘兰;黎伟福;宋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3/02;B66C23/693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起重机 用内制蓄油式油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的伸缩支撑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起重机臂架高空作业的伸缩支撑用内制蓄油式油缸。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的油缸伸缩机构通常为外制式液压回路,一根液压油缸通过一个外制式液压平衡阀来驱动油缸伸缩,实现整个履带起重机伸缩或变幅支撑动作。对于中小吨位的履带起重机来说,液压管路不复杂,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外制式液压平衡阀价格较高。而且400吨以上的履带车起重机液压管路复杂,且油缸安装在臂架高空作业,安装空间有限,若仍采用原有的方法,油管长度就是几十米或上百米以上,及不美观,又不安全,而且加大了液压泵工作效率,油缸及液压平衡阀在臂架高空不宜调控,即不方便,又不好掌握,而且增加成本,较难向更大吨位起重机扩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臂架高空、空间分布方便、适用于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伸缩、变幅支撑机构的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包括油缸体,所述的油缸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无杆蓄油腔和有杆腔,所述的有杆腔内设有活塞及其活塞杆,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的无杆蓄油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有杆腔内的无杆端连通,所述的油缸体上设有与所述的无杆蓄油腔连通的第一空气释放接头,所述的油缸体上设有与所述的活塞杆对应的第二空气释放接头。
所述的控制阀为调压式控制阀。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采用内制蓄油式油缸,控制阀为调压式控制阀,这样可直接采用在液压油缸上。调压式控制阀安装空问较小,布置方便,无需液压管路较为简单,调压式控制阀压力调控方便,在下面安装并调整好,就可直接安装在臂架高空中,易于向更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系列扩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装空间较小、空间分布方便、适用于大吨位履起重机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制造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油缸体8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无杆蓄油腔2和有杆腔5,有杆腔5内设有活塞4及其活塞杆7,调压式控制阀3一端与无杆蓄油腔2连通,另一端与有杆腔5内的无杆端连通,油缸体8上设有与无杆蓄油腔2连通的第一空气释放接头1,油缸体8上设有与活塞杆7对应的第二空气释放接头6。
参见图1和图2,活塞杆7与活塞4联接,通过拉动活塞杆7,打开第一空气释放接头1和第一空气释放接头1使空气释放,调压式控制阀3内的单向阀打开,液压油通过单向阀进入有杆腔5内的无杆端,油缸达到一定的行程后,溢流阀关闭,活塞杆7锁紧,油缸起支撑作用,然后将第一空气释放接头1锁紧。油缸要达到一定压力和重力后,才能打开溢流阀,形成有一个有伸缩的液压回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履带起重机用内制蓄油式油缸采用内制蓄油式油缸,所述的控制阀为调压式控制阀3,这样可直接采用在液压油缸上。调压式控制阀3安装空间较小,布置方便,无需液压管路较为简单,调压式控制阀压力调控方便,在下面安装并调整好,就可直接安装在臂架高空中,易于向更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系列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气砼专用砌筑砂浆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大中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塔架结构





